Enews214 通識教育中心

出自KMU e-News

(修訂版本間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通識教育「核心」領域名稱變動喔!''')
('''通識教育課程開課流程更新嚕!''')
第3行: 第3行:
原「自然探索」領域將變更為'''「自然科學」'''領域,其他領域名稱則維持不變。請大家告訴大家喔~
原「自然探索」領域將變更為'''「自然科學」'''領域,其他領域名稱則維持不變。請大家告訴大家喔~
-
== '''通識教育課程開課流程更新嚕!''' ==
+
== ''' ☆☆☆ 通識教育課程開課流程更新嚕! ☆☆☆''' ==
經過數次會議討論之後,迄今已完成修正通識教育中心七大核心領域、深化課程、輔助課程之理念及目標,並通過通識教育指導委員會。
經過數次會議討論之後,迄今已完成修正通識教育中心七大核心領域、深化課程、輔助課程之理念及目標,並通過通識教育指導委員會。

在2013年1月15日 (二) 13:26所做的修訂版本

☆ 通識教育「核心」領域名稱變動喔!

原「自然探索」領域將變更為「自然科學」領域,其他領域名稱則維持不變。請大家告訴大家喔~

☆☆☆ 通識教育課程開課流程更新嚕! ☆☆☆

經過數次會議討論之後,迄今已完成修正通識教育中心七大核心領域、深化課程、輔助課程之理念及目標,並通過通識教育指導委員會。 為了讓各學院教授通識課程包括服務學習課程、深化及輔助課程的教師更加瞭解這些課程的設計理念及目標,以及未來通識的開課和審查流程,因此已特別在1月9日辦理服務學習、通識深化和輔助課程的教師說明會,希望凝聚大家對通識教育的共識。

針對通識教育核心、深化及輔助課程之理念與目標重新檢視並修訂,並制訂通識課程開課之審查機制。茲說明如下:

(一)通識基礎課程

將由分別由「體育教學中心」、「語言與文化中心」、「人文與藝術教育中心」、「基礎科學教育中心」四中心所屬的課程委員會分別規劃審議。

(二)通識七大核心領域的課程

由「公民素養」、「全球在地」、「經典文化」、「思考推論」、「審美鑑賞」、「科技、醫療與社會」與「自然科學」領域負責人召開各領域小組會議,邀請校外專家學者共同檢核該領域的理念、課程的適切性及課程數量合宜性,再依據領域屬性將課程分別提報「人文與藝術教育中心課程委員會」或「基礎科學教育中心課程委會」審議,進行課程整併或新增。

(三)通識深化與輔助課程

由原本的各學院、學系自行開課改為請各學院推薦符合資格之所屬優秀教師參與通識授課,之後經由深化及輔助課程規劃主負責教師審視後,提報「人文與藝術教育中心課程委員會」或「基礎科學教育中心課程委會」審議,檢核現有課程是否符應通識教育目標。

(四)「大學入門」課程的改變

自102學年度起將列為高醫書院的必修課程,並且統一由通識教育中心規劃並邀請相關主題的協同教師授課,以確保授課內容符合公民素養精神及本校通識教育深化課程之理念。

12月15日高高屏教師教學精進研討會圓滿落幕

本次教學精進研討會,邀請世新大學林孝信客座教授、屏東教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簡光明教授闡述通識教育理念、屏東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賀瑞麟副教授,並以親身教學經驗暢談教學規劃與課堂實務。林教授是物理學背景,不遺餘力推廣通識教育,並透過經典閱讀,將物理與生活充分結合。身兼屏教大通識中心主任簡教授則在通識教育理念的闡述著作繁多,也與大家分享他如何運用各種素材融入教學工作。

誠如世新大學林孝信教授所指「教師的不斷精進是教育成功的基礎,這對大學的通識教育特別重要」。通識教育面臨新世紀的挑戰,多數教師過去在受教育期間未曾受到完整的通識教育,也未修過教育學程,使得教師的成長相形重要。如以過去專業教育為主的傳統大學尚可勉強應付,現今實施通識教育的時代,大學教師的養成則有待積極補強。高等教育的變遷,強調終身學習,大學不再是高等教育的終點,只是成為奠基終身學習的一個階段。 通識教育也必須考慮到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不再只為了滿足少數社會精英的需要而已。即便普及化,也不可忽視“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因此,建立通識教師對通識理念理解以及精進教學方法都是很重要的。通識教育不但可以是促進與協助推動大學專業教育改革的觸媒,最終也希望培養學生具備關懷社會、同情弱勢、做一個公共知識份子、具備大格局、世界觀,同時能夠尊重不同文化,站在第三世界立場、兼備理念與實踐等能力,讓知識從象牙塔中解放出來,使人人都可享有受教育之權利。

屏東教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簡光明教授則表示教師透過參與通識教育活動,吸收通識教育新知,以研究作為通識教學的基礎。更佳的是,教師自己編撰具有特色的通識教材,隨時調整教學步驟,不斷構思教學方法,藉此也能精進教師自己的教學方法。簡教授以他自己過去的教學經驗為例,透過課堂上和學生探索討論人生議題,思考人生的意義與方向,培養學生對電影的主題、結構、意象、風格賞析,以及以語言文字的運用意涵,並且由教師解說電影的寓意與表達手法,在電影賞析之後,觀察學生以其所學專業知識的思維模擬實際遭遇情況時反應的行為,進一步引領學生體悟處事的態度。電影教學的方法能引起學生學習動機並且提昇其學習意願的快速途徑,而且在當前全球化和在地化並進的社會中,電影題材推陳出新,拍攝手法亦日新月異,詮釋生命的觀點也更加多元生動,這些是運用在通識課程上很好的工具。學習不侷限在書本教室中,學生藉著欣賞電影娛樂之餘,啟發對文學的體認,讓生命更有深刻的領會,達到人文藝術結合通識教育的最高境界。

Image:1011215-2.png


(通識教育中心 鍾琬媚 編輯,單位主管:周逸衡院長)

enews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