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261 老餐桌的自白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261期  分享園地


老餐桌的自白

香粧品學系 陳冠年教授


逢年過節,總會憶起老家裡的那頂木製餐桌,和那一段陪伴我們成長的歲月。


餐桌若有生命,不知是否曾作如是想:


話說當年我被這戶人家挑中,搬入這個三代同堂的新居,飯廳正是我的歸宿,一轉眼,已經四十個年頭。那時還是面清皮嫩,光可鑑人,雖不是出自名師手藝,體質亦非高貴林木,好歹也是體面牢固,博得鄰居親友的稱讚。一路走來,小創小傷不說,木匠師傅來幫我強健四肢和修整邊幅,就有幾回啦。應著麥帥的名言:「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我成了老古董,只能偶爾自吹身價罷了。


家,是每個人心靈的歸宿,而我呢,這張老餐桌,就是親情交流的絕佳地點。


陳家老爺,也就是將我帶進家門的人,是家裡一位極具權威的傳統長者,曾經立下規矩:(一)、全家老小必須ㄧ同上桌用餐;(二)、長輩未夾菜,晚輩不能動筷;(三)、個人座位固定,長幼有序,男女有別。如此教條,竟也維持數年光景,令人嘖嘖稱奇,直到老爺子歸西,方才解禁。在老爺爺的年代裡,餐桌是後輩子孫學習規矩的好地方,灑掃應對進退的諸般禮儀,都能在用餐時浮現,產生自我節制。還記得長者尚未入席,小孫子只能一旁垂涎等候的模樣;長者飯碗清空,晚輩隨即捧去代為盛飯;餐後,收拾碗盤,不用說,自是乾淨俐落。擺在我老面子上的各色菜餚,不知凡幾,多半是老奶奶的手藝。長者在餐桌上卸下半日勞碌,坐享尊榮,雖僅是方寸之地,用餐時刻不過半個鐘頭,頗能舒解身心,安頓神經。


「吃年夜飯囉!」老奶奶一聲吆喝,全家老小簇擁在我身旁,只待老爺子動筷之後,一夥人唏唏窣窣地飽餐一頓,享受美味和填飽肚皮的同時,每一個人緊緊地依偎,沐浴在溫馨祥和的氛圍中。有幸地,我得以參與這時刻,沾享圍爐的喜悅。餐桌,當然也有吃飯以外的用途,最熱鬧的時刻莫過於年夜飯之後的家庭餘興,一家老小擠在我身旁,百無禁忌, 擲骰子、麻將、撲克統統上桌,我竟成了聚賭的桌台。當大夥興奮到最高點,我得忍受賭客激動的拍桌吼叫。「哎喲!」又是一拍,痛啊!哼,你們倒是痛快。至於平常時日,喜怒哀樂,人生百態,一幕幕接續上演:兇悍的媳婦壓著小孫子,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地寫ㄅㄆㄇㄈ,小霸王的威風在我面前蕩然無存;姑姑依偎在我身旁,向老奶奶哭訴分手男友的絕情;街坊鄰居孩子們帶來的桌遊(大富翁和陸海軍棋)樂趣,彌補天雨日子失落的玩興;互助會成員灑開花花綠綠的鈔票,愉快地點收積蓄;更多時候,老爺子攤開三國演義,握著放大鏡,靜靜地旁觀躍然紙上的廝殺和智謀。


現今,雖然景物依舊,小孫子樂著在我腳邊亂竄的光景已不復見,餐桌邊的人數,隨著嫁娶搬離,只剩四五位,互動的方式,大異其趣。有人邊動筷邊劃手機,有人邊看報邊咀嚼,到底大家忙什麼呢?何不靜下心來,好好享用美食,沉澱心情,營造風趣的對話。多年寒暑之後,我的臉面蒼蒼,桌腳動搖,老驥伏櫪,垂垂老矣。本以為主人家趁機將我丟入資源回收車,我也行將就木了。那知第二代主人節儉,念舊,找師傅維修桌腳,鋪上新的桌巾遮醜,也就保全我的小命。我雖年事已高,家裡從未有人提議拋棄,畢竟是家裡最具歷史的傢俱,蘊含太多實用之外的意義。


是的,令人感念的老餐桌,散發沉穩內斂的質性,見證家族傳承變遷,乘載著許多酸甜苦辣,好比一箱裝滿舊時生活點滴的相片,充滿回味,彌足珍貴。




enews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