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267 「醫療史料館踏尋在地文化系列講座」紀實

出自KMU e-News

在2015年6月10日 (三) 14:23由Yufech (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267期  焦點回顧



「醫療史料館踏尋在地文化系列講座」紀實

醫療史料館 陳怡蓁提供



本校高醫校史暨南臺灣醫療史料館作為校內重要的人文機構,除了平時對校史及醫療史的推廣外,也希望積極打造文化校園,培養校內師生員工的豐富人文素養,因此在5月份推出「踏尋在地文化」系列講座,一路從高雄鹽埕、左營、鳳山等地到臺南。希望透過講者老師們的介紹,帶領無論是在地人或異鄉遊子,能對生活的這塊土地有更多認識,體會在地文化的深度;並進一步化身文化種子,將在地的豐富文化內涵分享給來訪朋友和貴賓。

首場講座於5月8日開跑,當天由著有《港都人生-鹽埕市井》一書的林佩穎老師,以「港都:鹽埕人情,市井小事」為題,敘說她和另位作者耗費三年時間,以親人遷徙到高雄的移民經驗出發,由港口向陸地延伸,訪談引水人、拆船廠、遠洋漁業、堀江商店、西裝、藥局等伴隨港口發展的家族史,以及職人的故事。出身跨領域藝術研究所的林老師,不僅以文字記錄,也用畫筆描繪數百張常民風景,透過視覺化的呈現,讓聽眾更親近這段歷史故事。

5月15日的第二場講座,則邀請到本校董事也是醫學系第一屆校友張文宇教授,帶來「二次大戰前老高雄發展介紹」。張教授笑說以前高中時歷史成績並不高,反倒是年紀較長後才對在地文化感到興趣,因此張教授就他多年來對於在地文化下的紮實功夫,從高雄的舊名打狗(Takao)乃源自西拉雅族之分支馬卡道族(Makatao)對「刺竹林」之稱呼開始談起,從高雄最早開發的旗後小漁村,到之後發展至哨船頭、哈瑪星、鹽埕、苓仔寮、大港埔等地,娓娓道來這一路的歷史。

5月22日的第三場講座,特別由歷史本科出身且曾任本校講師的方惠芳老師和人文與藝術教育中心林丁國老師,一同來談「漂泊的城市─悠遊於左營與鳳山之間」。方老師帶領我們從古地圖和當時文獻記錄,遙想左營和鳳山兩地建城經過等,並對照今日留存的城池遺跡,刻劃出高雄歷史足跡。最後並從歷史上對於城池的居住選擇,帶出人生選擇課題,體現背後人文意涵。除了左營到鳳山的主線外,林老師另介紹了經過岡山、蕃薯寮、阿里港等地的支線,在演講最後,他也提到今日常強調國際化,但本土化之後才有國際化,要先認識在地文化,才能與國際達到深度交流。

6月5日的壓軸場次,則邀請到臺灣史研究的重量級學者,現任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許雪姬教授,來介紹「古都臺南的歷史與景緻」。位於高雄旁邊的臺南是古都,從1624-1885的260年間,都是全臺最重要行政中心。從安平古堡、德記洋行、臺南州廳等文化地景,刻畫了鄭氏王朝、清代到日本時期的歷史痕跡。除了逛不完的古蹟,臺南也有許多令人垂涎的小吃,許教授細心的針對各交通方式提供不同規劃內容,而若要帶領外地貴賓遊玩,許教授推薦步行一日遊,以湯德章紀念公園為中心,走訪附近的臺灣文學館、度小月擔仔麵等。

為豐富內容,除講座本身外,也搭配蓋戳章拿文創小物以及贈送限量小吃(如楊桃湯、捲餅等),將講座延伸至文化創意產業和美食文化,體現文化和生活的密切連結。此次系列講座,每場次皆吸引超過百人參加,獲得不少迴響,許多學生都表示能有這個機會認識高雄很棒、很有趣,甚至希望以後能再繼續舉辦系列講座。感謝校長大力支持,史料館榮幸參與此項活動,但願系列講座能讓大家進一步認識南臺灣在地的豐富文化!



enews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