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287【月印萬川-高醫經典人物】 靜默深耕醫療沙漠—林正忠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287期  【月印萬川-高醫經典人物】


靜默深耕醫療沙漠—林正忠


  • 本校醫學系第二十四屆畢業
  • 現任:台東縣池上鄉上林診所院長
  • 曾任:台東縣海端鄉衛生所主任兼醫師、蘭嶼鄉衛生所主任兼醫師


本校醫學系胡士麒 撰稿


高醫醫學系校友林正忠醫師,畢業後便到偏鄉服務,曾擔任海端鄉及蘭嶼鄉的衛生所主任,對於提升當地的衛生環境、基礎醫療建設有著相當大的貢獻。因其熱衷社會醫療服務,獲得第一屆醫療奉獻獎及全國十大傑出青年等獎項的肯定。

林醫師祖籍花蓮,出生在綠島,亦即俗稱的火燒島,並曾在蘭嶼服務,在澎湖服兵役。這樣的經歷讓他覺得與東部地區及離島非常有緣。在現今的工商社會,部分偏鄉地區仍保有非常傳統、純樸的農業型態,但也因為缺乏資源,相較於都市裡醫療院所林立,偏鄉地區的醫療服務時常要依賴當地衛生所。

1985年,剛從澎湖退役的林醫師即到臺東縣十六個鄉鎮市裡面積最大的海端鄉任職,南橫公路有一大半的路段都是他服務的範圍。當時因為年輕,醫療經驗不足,且海端鄉衛生所是沿用日據時期的老舊建築物,設備也不齊全,使得林醫師信心動搖。當時他的首位病人是被毒蛇咬傷,當初在學校裡教授並未教過如何治療,但是病人已經來到面前,而且病人就是認為醫師什麼病都會醫,因為醫師是醫學院畢業的。那時林醫師很緊張,簡單的跳蚤咬傷還沒關係,被毒蛇咬傷處理不當可是會要人命的。當年關山的慈濟和馬偕醫院都還沒成立,最好的醫療場所就是衛生所。幸好在衛生所裡有一些毒蛇處理方法的文件,他便拿到廁所裡閱讀,因為只有在廁所才不會被病人看見;那廁所很暗,亮度只有三、四十瓦特左右的小燈泡,蚊子又多。就在這樣困苦的環境裡,他完成第一個毒蛇咬傷的個案。這個病例給林醫師一個啟示:務必要將所學的專業,在需要自己的地方發揮得淋漓盡致。

談起在高醫的生活,林醫師提到對指導他「寄生蟲學」的陳瑩霖教授印象深刻。由於林醫師是由臺灣省政府衛生處養成計畫培養的原住民學生,政府希望這些養成學生將來能夠回到家鄉,在所謂「醫療沙漠」等醫療資源較缺乏的地方貢獻專長。當時陳教授時常勉勵養成計畫學生,告訴他們一定要完成學業,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把在學校所學徹底地發揮,加深了林醫師提升偏鄉醫療的使命感。此外,當他大學七年級、還在內科實習時,內科主任蔡瑞雄教授要求住院醫師不要動不動就靠儀器檢查病情,為什麼不用傳統的方法、用頭腦去判斷?這給他很大的啟示。所以回到鄉下後,盡量靠傳統的方法判斷、醫治,減少不必要的醫療浪費,累積很多救治的經驗。

剛開始在海端鄉衛生所看診時,有時枯坐一整天,只看三、四個病人。後來逐漸與病人培養感情,獲得當地人的信任,曾經一天看了三百八十幾個病人,有時接連幾天都來了兩三百個病人。林醫師說:「你用什麼心思去面對病人,病人也用什麼心面對你。病人信賴你,才有今天的成果。」在這過程中,林醫師曾被許多同行排斥、抹黑,曾有健保局人員站在衛生所門口,看他是不是真的有如此多的病患求診,連電話也被調查單位監聽好幾年。然而他深信自己沒有違法,持續做自己覺得對的事。他不責怪他人的檢舉,反而心懷感謝,因為這給他一個警訊,讓他做任何事一定要小心謹慎、態度更加穩健,所謂從做中學習,走的路自然就會平順。

林醫師說:「如何當一位稱職的醫師呢?就是當你在醫治這個病人,最後不幸的沒能把病人救活,而家屬仍會深深地向你一鞠躬,並說聲辛苦了,謝謝你。這就是成功的醫師。」醫者若能以這段話為目標,盡心盡力,怎會有醫療糾紛呢?最後,林醫師要送給高醫大的同學一句話:「好好學做人、做事、守道德。」這是他一生一直自我要求的理念。



  • 編按:自284期起,「人文e館」單元轉載【月印萬川-高醫經典人物】


enews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