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299 【月印萬川-高醫經典人物】大愛無遠弗屆-余廣亮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299期  【月印萬川-高醫經典人物】


大愛無遠弗屆—余廣亮


  • 本校醫學系第二十八屆畢業
  • 現任:屏東基督教醫院院長
  • 曾任:麻醉科主治醫師、屏東基督教醫院台灣駐馬拉威醫療團團長


  余廣亮醫師是香港人,憶起當初為何飄洋過海,選擇到高醫就讀,他笑著說,身為一個虔誠的基督徒,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社工和醫療都是服務人群的志業,雖然一開始他對社工比較有興趣,但最後透過聯考制度,上帝讓他來到高醫。求學期間,他參加團契,寒暑假定期到偏遠地區陪伴小朋友,服務的愛心與熱誠也漸漸萌芽。


  畢業後,余醫師選擇到高醫附設醫院麻醉科服務,麻醉人員主要工作是輔助病人在安全無痛的狀態下接受手術,和病人的連結比較少,被重視的程度相對也少。不過當時深具學養及創見的曾清楷教授,在麻醉科開創新領域——疼痛科,能夠直接協助病人解除疼痛,讓余醫師體會到不用擔心自己做的事不起眼,而是要想辦法找出並呈現自己工作的價值。


  在醫院服務十六年,從主治醫師、學校講師,到小港醫院主任,余醫師看多了生老病死,然而面對有些對醫療奉獻良多的師長因病過世,結束了精彩的人生,他的心中仍然充滿悵然,對人生的疑惑也油然而生,該怎麼規劃自己的下半場人生?經過一番思考,他決定接受屏東基督教醫院的推薦,到馬拉威進行國際援助。


  在此之前,他曾參加泰國義診團,他所瞭解的國際援助,是要用當地的資源去解決問題,站在當地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並與他們實質合作,不能抱持著可憐他們的心態。到馬拉威之後,他進一步發現現在國際上已經不強調「援助」,因為不對等的關係,會讓被援助的國家產生依賴而無法成長,比起「給予資源」,更重要的是讓他們能夠自立。余醫師舉了一個例子:在馬拉威、有許多國家協助他們進行不同的基礎建設,像挪威協助開設眼科中心,挪威的副大使表示非常感謝能有機會和馬拉威百姓一起共事合作,而我們的大使,說的是臺灣人很有愛心,樂意幫助馬拉威。這兩者的態度有什麼不一樣?挪威副大使沒有認為自己有多了不起,反倒是感恩因為馬拉威的「需要」,讓他們有機會可以和馬拉威一起「合作」,共同成就這樣的善事。余醫師說,因為這樣的態度開啟了他看事情的新思維與新視野。


  在馬拉威遭遇很多挫折,也吃過不少苦的余醫師笑著說,人是渺小的,人生也充滿了許多的未知,與其常常埋怨沒有機會,不如主動放眼未來,去發現世界何其遼闊。人要堅持理念、要試著去闖,即使失敗,也是很好的人生經歷;失敗不是絕望,而是開啟另一扇門,能面對失敗,就能立於不敗之地。


  余醫師也以其自身的經驗勉勵年輕人:不要害怕選擇,不要害怕面對挑戰。服務是很重要的體驗,抱持著僕人服侍的精神與態度,自然就懂得謙卑。特別是對行醫的人來說,學習聆聽與調整心態是很重要的。在醫療過程中,醫護人員常會聽到病人病痛抱怨的聲音,倘若願意多份傾聽、多份同理心,醫病關係將會更加和諧。他還叮嚀高醫的學弟妹,要好好把握讀書時期,並抱持樂觀的精神、認真的態度經歷每一天。


  談起對母校的期許,余醫師表示,高醫人的向心力很好,擁有值得驕傲的團結力量,對高醫的認同與歸屬感高。雖然一路走來歷經風雨,不過這也讓高醫人學習成長,未來高醫需要投入不同的領域,加強行銷的能力,培養更多不同的人才,讓他們能將所學奉獻社會。學校即將邁入一甲子,是蛻變的開始,如果能勇敢面對挑戰,凝聚全體師生與校友的力量,相信一定可以讓高醫在整個亞洲更具影響力。


(本校醫學系張益婷 撰稿)


enews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