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305 醫學生的學習動機與主動學習(2)

出自KMU e-News

在2017年2月23日 (四) 08:45由Okiayu (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一修訂 | 當前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05期  分享園地

醫學生的學習動機與主動學習(2)

本校 醫學院 劉克明 教授


二. 主動學習 (Active learning):

  主動學習意指醫學生們去接觸教材、參與上課及互相合作的學習。教師不要祗要求醫學生們去聽課與記住上課教材的內容,而是要轉變成要求他們幫忙敘述一個過程、分析一個爭論、或把一個概念應用到一個實際的場所,激發其積極主動學習的動機。

1. 主動學習的重要性:

  作為一位教師,不管是在大講堂面對300位醫學生的講課,或是在討論室與 15位醫學生進行的各類討論,教師對這些課程的主要目標之一,是要求醫學生們能主動地接觸教材。當醫學生們參與學習的過程,不管是透過討論、練習、複習或應用,他們主動學習的動機,都會讓他們學習到更多。這種學習方法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的明顯差別在於,傳統式的教學,醫學生祗是被要求在教室連續坐好幾個小時,聆聽及吸收教師傳授的資訊。

  為了要培養醫學生主動學習的態度,教師在設計課程時,應將主動學習的策略 (Ac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融入課程的每一個部份。例如在上課時,鼓勵醫學生結伴進行短時間的討論 (成對的思考與分享Think-pair-share); 課程中增加問題或個案為基礎的研究專題; 在討論會時,加入小組批判性分析的練習時間。

2. 如何促進醫學生獨立性、批判性的與創造性思考:

  教師在上課時及在指定作業時,應該要求醫學生們去分析、組合、或應用教材。例如:
  a. 個案為基礎的問題解決的練習 (Case-based problem solving exercises): 此種練習,幫助醫學生去發展分析問題的技巧,及學習如何去應用學術理論於現實世界的問題。

  建議教師在上課時,可應用個案的研究模式,要求醫學生們獨自的或以小組方式,去解決他們的問題,或應用個案的研究作為醫學生專題報告或考試的基礎。

  b. 辯論 (Debate):
  這是另一種培養醫學生主動學習的策略,可以幫助醫學生發展批判性思考與邏輯推理的技巧。教師在上課時提出數個爭論性觀點,並安排五分鐘時間,指定醫學生去撰寫辯護各個觀點的短文或分組進行辯論,以培養主動學習的技巧。

  c. 小組討論 (Small-group Discussion):
  教師在上課時,如能運用短時間的成對思考與分享 (Think-pair-share) 的教學模式,會有很多好處。這些小組的討論,能幫助醫學生們瞭解與記住教學材料,而且能擴大教育的目標,包括發展溝通的技巧,以及促進醫學生們注意到,他們的同學也是重要的學習資源。

  d. 同儕教學的練習 (Peer instruction exercises):
  教師在上課時,常運用的“一分鐘文字的反省報告 (One minute paper reflections)、快速的問題解決的提問、與同學成對討論至同儕的討論”等 ,皆是非常有效的養成醫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策略。在醫學生完成問題答案後,至少要求其復誦,並記錄答案。一旦醫學生們的答案都提出後, 教師解釋正確的答案,並說明為什麼其他答案是錯誤的。

  e.提高學生的投入,動機與表現 (Increase student investment, motivation, and performance):
  當教師邀請醫學生們主動的参與學習環境時,他們會為了在課程中的表現,而負起更多的學習責任。類似的,當醫學生們有機會決定他們的學習內容為何,及要決定如何應用他們學到的知識,他們會認為這門課更有學習價值,而且與他們的目標有更直接地相關。例如學習目的的腦力激盪 (Brainstorm learning objectives): 假設教師讓學生参於教室活動的發展,亦即,允許他們挑選小組討論的主題,或對於一個概念如何能被應用於去解決他們有興趣的問題提出意見,則學生主動地增加參與的動機與主動學習的意願。讓學生参於教學活動,亦需要他們去評量他們的學習成果的瞭解與技巧,不容許他們輕鬆地停滯於表面的知識學習。此評量目的在強迫學生們去發展對教材更深入的瞭解。


enews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