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324 《勞基法》修正,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24期  分享園地

《勞基法》修正,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本校 楊俊毓副校長

  攸關一例一休的《勞基法》部份條文修正草案在12月4日的立法院委員會混亂中通過初審,進入一個月協商期,這次的《勞基法》再次進行修改,雖然行政院長賴清德強調這次修法沒有改變勞工的權益,但是仍然碰到同黨立委的不同意見與在野黨立委的杯葛,以及勞方團體與青年世代的群情激憤與抗爭,《勞基法》的再修正案,尚未三讀,看來已引發各界不同看法,賴清德院長已指示勞動部全面檢視《勞基法》,盤點相關問題,啓動下一階段修法,或制定一部完整的《勞基法》。

  《國語.周語》有一篇「召公諫厲王止謗」的文章,大意是說周厲王為政暴虐,全國人民都背地裡批評他的政令,召公是厲王的卿士,他提醒厲王說老百姓不能再忍受你的政令了!厲王聽了很生氣,就找來一位衛國的巫師,派他暗中去監視察訪批評他的人,凡是經他告發的,就把他殺掉,從此人民就不敢再多言,在路上相遇,只用眼神示意,表示心中的憤怒「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厲王知道後很高興,對召公說我能消弭批評我的言論,他們不敢再多說話了。召公說這不過是暫時堵住人民的嘴巴罷了,堵塞人民的嘴巴,比堵塞江河的水還危險,河川水堵塞後,一旦決口潰堤,傷人必然很多,堵住人民的嘴巴,也會有相同的危險「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所以治理河川的人,要疏浚雍塞,使川水能夠暢通;而治理人民,要使他們的言論可以渲洩「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

  《勞基法》要規範全國九百多萬勞工的權益,涉及層面極廣,條文的修正本來就要謹慎,不可輕忽。一年內朝野為此法案的修正爆發二次大戰,勞資關係也遭到撕裂二次,第一次修正案後的施行,若發現法令有窒礙難行,執政者體察民意,再提出修正,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的事,總比罔顧民意,視若無睹,置之不理來得好,這是有責任的執政黨應有的作為,問題是行政院版的再修正案,連執政黨的立委都有不同意見的情況下,為何要立法院如期通過,不留任何商榷的空間,著實另人費解。

  賴清德院長也許認為既然要再次修法改革舊法,若事事謀於眾人,反而會寸步難行一事無成,倒不如不必附和世俗,顧慮俗人的議論,這種「成大功者不謀於眾」的態度,也許就種下了這次修法過程引起各界極力反彈的代價。荀子說「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敗也必在慢之」,意思是說大凡一切事情的成功關鍵在於恭敬謹慎,失敗的原因都在於輕忽怠慢,這次的修法也許有點躁進,讓人有輕率決策之議。

  人民有嘴巴,就像大地有山川一樣,財貨物資都由此產生,也像原野上有肥沃的田地,衣食都從這裡產生「民之有口,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於是乎出;猶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讓人民講話,國家政事的好壞都從這裡反映出來,是好的就推行,壞的就防範,這是使財富衣食能夠增多的辦法「口之宣言也,善敗於是乎同興,行善而備敗,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人民心中所想的,從口中說出來,若合理就實行,怎麼可以堵塞它呢?如果堵塞人民的口,這又能堵塞多久呢?「夫民慮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

  民心的向背左右政治的力量,為政者應當不懼批評,探求民隱,重視和傾聽人民的聲音,老百姓沒有恆常不變的性格,端看政府怎樣對待他們「民無恆性,惟上所待」。這些原本支持民進黨勝選的勞工,年輕團體及盟友,在這次《勞基法》修正案的過程,何以立場有變化?值得執政者深思。政治菁英的謀劃,唯有說服眾議,政務才能順利推行,否則一意孤行,只會自食惡果。

  俗語說「足寒傷心,民怨傷國」,意思是說人民是國家的根本,就像腳是身體的根本一樣,腳部受寒冷,會傷及心肺,影響身體健康,百姓的怨恨會傷害國家,影響國家的發展存亡,這就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道理,只有根本穩固了,國家才會安寧,魏徵《諫太宗十思疏》有云「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這句話真可做為執政者的警惕。


enews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