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348 未來的醫學院與醫學教育發展趨勢(1)

出自KMU e-News

在2019年2月18日 (一) 11:58由Okiayu (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一修訂 | 當前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48期  分享園地

未來的醫學院與醫學教育發展趨勢(1)

本校醫學院 劉克明名譽教授

  2018年12月22日本校107學年度主管策勵營「專題演講」,特別邀請交通大學張懋中校長及吳妍華講座教授蒞校經驗分享,演講題目為「邁向偉大大學」及「跨域創新」。兩位交通大學的前後任校長的演講內容非常精彩,不但相當富啟發性,且指出未來的研究方向與重點。當場,筆者一直期待曾任陽明大學校長及醫學評鑑委員會委員的吳教授,會更深入談及在科技快速進展的時代,未來的醫學院與醫學教育的方向與改革,可能是時間不足,吳教授並未提及,相當可惜。

  最近幾個醫學教育期刊,曾刊登有關未來的醫學院與醫學教育的文章,筆者謹整理如下,以供關心醫學教育的師長們參考。


一. 醫學院與醫學教育的現況:

  Dr. M. Wilkes (UC Davis Medical Center, CA, USA) 在2018年Medical Teacher Vol. 40發表的文章 “Medical school in 2029” 中,敘述 100多年來,醫學院對醫學生進行的培育,基本上是採行相同的方式,並沒有任何有意義的重大改變。教育仍然大多數是以講課為基礎,身體檢查教導學生進行的練習幾乎沒有臨床價值,而且使用的工具和儀器多是過去幾年的遺物。醫學生是被告知要準備成為醫療團隊領導者,為了這項任務,準備工作包括記憶大量的事實,評估則嚴重依賴多項答案選擇的考試,臨床訓練需要在各種臨床環境中花費很短的時間,並且非常強調技能和知識的通過考試,而不是在其過程、團隊合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坦白地說,醫學教育已經成熟,可以進行重大的顛覆性創新。對需要提供的醫療服務而言,醫學教育也太精英、太昂貴,而且太複雜。幾十年來,醫學院在教育方面曾經做出了微小的漸進式變革 - 持續創新,例如實施問題導向學習,個案為基礎的學習,應用模擬教學,並實施縱向實習醫師訓練課程等。學校確信這些變化將使他們保持現代化而且是切題的,然而這些改變,有些是創新的,但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影響醫學教育的問題。

  Dr. Simpson等人的文章 “Job roles of the 2025 medical educator”,提及醫學教育者已認知到醫師的角色正在迅速地改變中。此外,美國畢業後醫學教育認證委員會(ACGME)的贊助機構2025(Sponsoring Institution 2025,簡稱SI2025)倡議並確定了在醫療照護和畢業後醫學教育方面的三個主要推動力:民主化(democratization)、商品化 (commoditization) 和股份有限公司化 (corporatization)。另一方面,Dr. Wartman和Dr. Combs則認為,隨著醫療執業從資訊時代 (Information age ) 轉變到人工智慧時代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醫療界必須接受“裝置的規模將會越來越大,在認知上與物理上超越了人類“。 Dr. Frenk 等人則提出作為醫學教育工作者,我們應尋求理解上述這些變化,並且設計要與未來系統中,醫師的角色一致的教育學程,實施真正的能力為基礎的教育途徑。

  再依據Dr. Wartman和Dr. Combs的研究,顯示 2020年的醫師必須是具備對患者和群眾有醫療照護能力的臨床醫師、精湛的溝通者、精通於數位數據和技術、敏捷和驅動創新者,以及是跨專業團隊的成員且有能力擔任領導者。

二. 未來醫學院的主要特徵:

  蘇格蘭 Dundee University 醫學院的名譽教授 Dr. R. Harden,認為未來的醫學院,如果是為了反應醫學快速進步、執行醫療照護的改變、病人與群眾期待的壓力,以及進行培養我們的醫師具備解決當前和未來的臨床醫療挑戰的能力,那麼可能是什麼樣子?Dr. Harden從更廣泛的角度探討醫學教育面臨的挑戰,並提出未來醫學院的10個主要特徵,Dr. Harden認為雖然這些可能並非所有醫學院都能在短期內完全實現,但並非是“不可能的夢想”,而是可以實現的未來醫學院的樣子。


enews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