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361【月印萬川-高醫經典人物】杏林春雨—何康政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61期  【月印萬川-高醫經典人物】

杏林春雨—何康政

  • 本校醫學系第六屆畢業
  • 曾任:本校北美區校友會會長、Medical College of Wisconsin(MCW)病理及神經學教授,曾獲美國Best Teacher Award

  本校醫學系第六屆畢業的何康政教授,在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獲得神經病理學博士學位,而後便在美國康斯威辛醫學院任教。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對專業學術的熱忱,先後多次獲得學生票選孔夫子獎,曾在美國、加拿大、德國、瑞典、日本、香港、中國等地發表論文八十四篇及演講,其中1980年發表之〈Analysis of brain weight〉曾被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選為年度三篇最重要病理論文之一。另外亦曾製作七種Vediocassette、七種Computer Programs及七種Internet Programs,對神經病理方面的學習者助益極大。何教授在Neuropathology領域的教學與研究享有盛名,獲本校傑出校友選拔委員會選拔為第十一屆學術類傑出校友。

  影響何教授最深的人是他的父母,他們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何教授的母親非常慈愛,尊重每個孩子,讓他們都能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事。雖然何教授當年曾有意學土木工程,想在畢業後參與長江三峽大壩的世界偉大工程,但因為受到父親是牙醫師的影響,加上從小就喜歡與人接觸,所以後來選擇在醫學領域發揮樂於助人的特質。

  在高醫就學時,除了課業的學習,何教授也積極參與課外活動。他曾經在畢業典禮前參加系上的戲劇表演,讓大家在畢業前以輕鬆好笑的幽默劇傳達想對學校、教授和同學說的話。他加入辯論社,學習邏輯思考及條理清晰地表達思想,討論宇宙和生命的意義;並參與教會活動到山地義診,進行衛教宣導;更領導其他學校學生一起組成戰區服務隊,在軍艦的護送下到當時還在戰火威脅中的馬祖前線,進行醫療服務。

  何教授想起當年在高醫求學的日子,學校規模尚未很大,那時一天有八小時的課,而且還有許多討論。有時在炎熱沒有冷氣的夏日午後,何教授便會和同學在課堂進行中偷偷從後門離開教室,大家一起到西子灣游泳,有時也會翹課到圖書館讀自己喜歡的小說。何教授笑說自己那時並不是乖學生呢!

  何教授對高醫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求學時所培養的自主學習能力。何教授在美國讀博士時,因為指導教授是學術權威,常常需赴國外開學術研討會,無法經常指導學生,他和指導教授討論論文的時間只有三次超過半小時。在攻取博士學位的過程中,許多同學因為不能時常和指導教授討論而無法完成論文內容,但何教授因為在高醫培養的獨立解決問題和自主學習能力,論文不但提早九個月完成,最後也成功地在美國取得神經病理學教授的職位。

  「Think logically and critically to solve problems pragmatically.」這是何教授的座右銘。他認為廣大的醫學領域,永遠有學不完的專業知識,培養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且不斷地充實人文內涵,對往後醫學生涯有很大的幫助。何教授就學高醫期間,充分運用自主時間閱讀課外書籍,增加批判和獨立思考能力,並從各國不同的經典名著中,學到如何和人相處、關懷生命。「下醫治病,上醫治人」,對何教授來說,當醫生最重要的不只是解除患者肉體上的痛楚,更重要的是使其心中的情緒得到紓解,因為很多生理疾病都是源自心理,當心理壓力解決,生理上的疾病就好了一大半。

  在何教授的觀察中,高醫校友彼此間的連結性很高,都非常樂意互相幫助,比起其他學校,團結合作更加緊密。而在職場中,高醫校友的表現也很傑出。最近何教授幾次返回母校,見到相較於剛畢業那時,各種設備和附設醫院都已頗具規模。他希望學弟妹在如此豐富的環境中更要努力學習,培養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希望高醫可以在學術研究上,邁向世界百大、傑出的醫學大學。

(本校醫學系高宇賢 撰稿)


  • 編按:自284期起,「人文e館」單元轉載【月印萬川-高醫經典人物】


enews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