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361 郭台銘送給柯文哲的月餅

出自KMU e-News

(修訂版本間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第14行: 第14行:
  杜甫在白露這一天,寫下一首《月夜憶舍弟》的詩,寫作此詩時,他和三位弟弟(杜豐、杜觀、杜穎)因兵連禍結而分散逃離,音訊全無。「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大意是說駐守邊境戍樓上的禁鼓一響,此時宵禁戒嚴時間已到,路上看不到行人的蹤影,荒涼邊城的秋空上,寂靜中只聽到孤雁的哀鳴,從今夜起進入白露的節氣,霜露將分外的潔白,這塞上的風光雖然明亮,但還是覺得故鄉的月更為圓亮。
  杜甫在白露這一天,寫下一首《月夜憶舍弟》的詩,寫作此詩時,他和三位弟弟(杜豐、杜觀、杜穎)因兵連禍結而分散逃離,音訊全無。「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大意是說駐守邊境戍樓上的禁鼓一響,此時宵禁戒嚴時間已到,路上看不到行人的蹤影,荒涼邊城的秋空上,寂靜中只聽到孤雁的哀鳴,從今夜起進入白露的節氣,霜露將分外的潔白,這塞上的風光雖然明亮,但還是覺得故鄉的月更為圓亮。
-
  我有幾個弟弟,如今皆因戰亂而分散,失去了家園也不知去哪裡探詢他們的生死,遠隔千⾥,即便是寄信回去,也常常無法送達,更何況眼下戰事未平「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杜甫的這首詩,大家耳熟能詳,詩點出了白露節氣景象,一過白露節氣,中秋明月夜也就近了。
+
  我有幾個弟弟,如今皆因戰亂而分散,失去了家園也不知去哪裡探詢他們的生死,遠隔千里,即便是寄信回去,也常常無法送達,更何況眼下戰事未平「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杜甫的這首詩,大家耳熟能詳,詩點出了白露節氣景象,一過白露節氣,中秋明月夜也就近了。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八月也稱「桂月」,因為正是皎潔如月的桂花盛開的時節「桂華秋皎潔」;桂月讓人想起「吳剛伐桂」的中秋節傳說故事,相傳月亮上廣寒宮前有棵五百多丈高的大桂樹,樹下有一個人不停的砍伐桂樹,但每次砍下去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這棵樹永遠也不能砍光,據說那個砍樹的人叫做吳剛,他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犯了錯誤,仙人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事,以示處罰,這個傳說美麗的像一個只屬於童年的夢,飄茫而不可捉摸。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八月也稱「桂月」,因為正是皎潔如月的桂花盛開的時節「桂華秋皎潔」;桂月讓人想起「吳剛伐桂」的中秋節傳說故事,相傳月亮上廣寒宮前有棵五百多丈高的大桂樹,樹下有一個人不停的砍伐桂樹,但每次砍下去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這棵樹永遠也不能砍光,據說那個砍樹的人叫做吳剛,他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犯了錯誤,仙人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事,以示處罰,這個傳說美麗的像一個只屬於童年的夢,飄茫而不可捉摸。
第22行: 第22行: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先考中進士,他的堂弟白敏中後來考中了第三名,白居易寫詩祝賀說:折桂一枝先許我,穿楊三葉盡驚人。中國歷史上有多少文人十年寒窗苦讀,廢寢忘食,就等著金榜題名,為了「蟾宮折桂」的絢爛。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先考中進士,他的堂弟白敏中後來考中了第三名,白居易寫詩祝賀說:折桂一枝先許我,穿楊三葉盡驚人。中國歷史上有多少文人十年寒窗苦讀,廢寢忘食,就等著金榜題名,為了「蟾宮折桂」的絢爛。
-
  和端午節的粽子一樣,月餅也成了中秋節的一個表徵。民間流傳著中秋月餅的故事,你知道嗎?中秋節吃月餅相傳開始於明朝,當時漢人不能忍受元朝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但元朝官兵搜查甚嚴,朱元璋的起義軍傳遞訊息相當困難,他的軍師劉伯溫妙想一策,就是將寫有「八月十五殺韃子」的紙條藏入餅子裡,再派人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八月十五日晩上起義響應,到了那天各路起義軍如星火燎原一齊響應,很快起義就成功推翻了韃子的暴政,朱元璋高興的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同樂,並將當年起義用以秘密傳遞訊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犒賞群⾂,這段傳說雖然很難獲得史家的認同,卻給月餅平添了一段慶祝象徵推翻異族統治的節日佳話。
+
  和端午節的粽子一樣,月餅也成了中秋節的一個表徵。民間流傳著中秋月餅的故事,你知道嗎?中秋節吃月餅相傳開始於明朝,當時漢人不能忍受元朝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但元朝官兵搜查甚嚴,朱元璋的起義軍傳遞訊息相當困難,他的軍師劉伯溫妙想一策,就是將寫有「八月十五殺韃子」的紙條藏入餅子裡,再派人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八月十五日晩上起義響應,到了那天各路起義軍如星火燎原一齊響應,很快起義就成功推翻了韃子的暴政,朱元璋高興的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義用以秘密傳遞訊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犒賞群臣,這段傳說雖然很難獲得史家的認同,卻給月餅平添了一段慶祝象徵推翻異族統治的節日佳話。
  郭台銘參與2020總統大選的消息一直議論紛紛甚囂塵上,外傳郭台銘將於中秋節連假後正式宣布參與明年總統大選,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接受訪問時幽默的說:「自己還沒收到月餅,再看月餅有沒有藏字條。」
  郭台銘參與2020總統大選的消息一直議論紛紛甚囂塵上,外傳郭台銘將於中秋節連假後正式宣布參與明年總統大選,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接受訪問時幽默的說:「自己還沒收到月餅,再看月餅有沒有藏字條。」

在2019年9月11日 (三) 17:39所做的修訂版本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61期  分享園地

郭台銘送給柯文哲的月餅

本校 楊俊毓副校長

  白露是二十四節中的第十五個節氣,也是秋天中的第三個節氣,每年在國曆9月7日至9日之間,今年的白露是9月8日。白露以後天氣逐漸轉涼,寒氣逐漸加重,清晨時分,在地面和葉子上的露水,一天比一天的加厚,凝結成白色水滴,所以稱為「白露」「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

  白露是自然的現象,主要因日夜溫差大,夜晚水氣受寒後在地面上凝結而成的白色水珠。白露之後,我們開始感覺到炎熱的夏天已過,而涼爽的秋天找已到來「涼風至,白露降」,節氣的天候變化予人深刻的感受,鳥類的感應最明顯,候鳥開始遷移過冬。

  《禮記月令篇》對白露節氣鳥類生態有這樣的記載「鴻雁來,玄鳥歸,群鳥養羞」,意思是說:當白露時北方河川湖泊開始封凍,鴻雁自北南飛;玄鳥是燕子,與鴻雁恰巧相反,是一種春日南來,秋日北歸的候鳥,我們常說燕子到來,春天還會遠嗎?白露以後,眾鳥紛紛開始貯藏乾果準備過冬食物。

  杜甫在白露這一天,寫下一首《月夜憶舍弟》的詩,寫作此詩時,他和三位弟弟(杜豐、杜觀、杜穎)因兵連禍結而分散逃離,音訊全無。「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大意是說駐守邊境戍樓上的禁鼓一響,此時宵禁戒嚴時間已到,路上看不到行人的蹤影,荒涼邊城的秋空上,寂靜中只聽到孤雁的哀鳴,從今夜起進入白露的節氣,霜露將分外的潔白,這塞上的風光雖然明亮,但還是覺得故鄉的月更為圓亮。

  我有幾個弟弟,如今皆因戰亂而分散,失去了家園也不知去哪裡探詢他們的生死,遠隔千里,即便是寄信回去,也常常無法送達,更何況眼下戰事未平「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杜甫的這首詩,大家耳熟能詳,詩點出了白露節氣景象,一過白露節氣,中秋明月夜也就近了。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八月也稱「桂月」,因為正是皎潔如月的桂花盛開的時節「桂華秋皎潔」;桂月讓人想起「吳剛伐桂」的中秋節傳說故事,相傳月亮上廣寒宮前有棵五百多丈高的大桂樹,樹下有一個人不停的砍伐桂樹,但每次砍下去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這棵樹永遠也不能砍光,據說那個砍樹的人叫做吳剛,他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犯了錯誤,仙人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事,以示處罰,這個傳說美麗的像一個只屬於童年的夢,飄茫而不可捉摸。

  有一個「蟾宮折桂」的成語值得順道一提。晉武帝時,吏部尚書舉薦郗詵當左丞相,後來郗詵當雍州刺史,晉武帝問他對自我的評價如何「卿自以為如何?」,他說:我就像月宮裡的一段桂枝,崑崙山上的一塊寶玉「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晉武帝聽了大笑並嘉許他,從此「蟾宮折桂」便成為科舉成名考中進士的代名詞。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先考中進士,他的堂弟白敏中後來考中了第三名,白居易寫詩祝賀說:折桂一枝先許我,穿楊三葉盡驚人。中國歷史上有多少文人十年寒窗苦讀,廢寢忘食,就等著金榜題名,為了「蟾宮折桂」的絢爛。

  和端午節的粽子一樣,月餅也成了中秋節的一個表徵。民間流傳著中秋月餅的故事,你知道嗎?中秋節吃月餅相傳開始於明朝,當時漢人不能忍受元朝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但元朝官兵搜查甚嚴,朱元璋的起義軍傳遞訊息相當困難,他的軍師劉伯溫妙想一策,就是將寫有「八月十五殺韃子」的紙條藏入餅子裡,再派人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八月十五日晩上起義響應,到了那天各路起義軍如星火燎原一齊響應,很快起義就成功推翻了韃子的暴政,朱元璋高興的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義用以秘密傳遞訊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犒賞群臣,這段傳說雖然很難獲得史家的認同,卻給月餅平添了一段慶祝象徵推翻異族統治的節日佳話。

  郭台銘參與2020總統大選的消息一直議論紛紛甚囂塵上,外傳郭台銘將於中秋節連假後正式宣布參與明年總統大選,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接受訪問時幽默的說:「自己還沒收到月餅,再看月餅有沒有藏字條。」

  郭台銘的幕僚也表⽰「我們真的會送一盒月餅給他,並符合他的期待,裡面有一張紙條」,這是送月餅做為中秋起義的暗號,只是這次的起義不是殺韃子,而是宣布參選總統,2020年拉下蔡英文總統。

  月餅又叫「團圓餅」,中秋節這天吃月餅,有以圓圓的月餅來象徵團圓的意義:天上的月是圓的,月餅也是圓的,所以中秋節這天,在外地工作的人,通常要趕回家過中秋節,吃團圓餅,如果家人在外未歸者,也要把他的一份月餅留著(放到冰箱也不會壞),等他回家團圓時吃。

  說到中秋節就得談月亮。月亮是古代詩人最偏愛的一個意象,以明月為主題的詩句俯拾即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這是床前的月;「花間一壺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這是花園裡的月,李白是最喜歡月亮的詩人,如果沒有月光,可能就沒有李白,稱他為「月亮詩人」也不為過。「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這是山裡的月。不過最經典的中秋詩詞,莫過於蘇試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眼,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詠月的詩,是蘇軾在中秋夜,歡飲達旦,銘酊大醉後,當著皓月發抒情感的不朽詞篇,是歷代公認的秋詞中的絕唱。詞的下半段寫清澈明淨的月光,照著人無法入睡,月亮不該對人間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總是在人們離別、孤獨的時候,月亮特別圓亮呢?讓人感嘆「月圓人不圓」。

  人生本來就是聚聚散散,這是人間常事,月亮從來就是圓圓缺缺,這是自然規律,永恆的相聚圓滿,自古就不可得,所以蘇軾最後最後發抒了「但願人⻑久,千里共嬋娟」,這是蘇軾懷念遠在千里外的弟弟蘇轍,大意是說:但願我們兄弟倆都能保重身體,即使不能歡聚在一起,也可以在異地他鄉共賞明月。

  後天就是中秋節,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節倍思親,今年能和親人團圓是件好事,不能團圓,也別忘了蘇軾的名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祝蘋果日報的讀者,大家中秋快樂!



enews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