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39 職能治療學系現況與未來

出自KMU e-News

在2015年10月8日 (四) 11:45由Publish (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一修訂 | 當前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 第39期 健康科學院專題

職能治療學系現況與未來

職能治療學系系主任 張志仲

本校復健醫學系已於九十一學年度,將原有復健醫學系職能治療組獨立設系為職能治療學系,擬以更多的師資編配及學系資源,配合國人需求,培育更多的優秀職能治療專業人才,投入健康維護的神聖工作。由於職能治療目標係利用功能性活動來促使病人發揮最大的生活機能,使其在自我照顧、工作以及休閒上達到最大的獨立性。國內因經濟的發展與醫療技術的精進,致使健康照護型態因應而調整。慢性長期疾病、失能及殘障人口也因逐年增加,所以注重生活品質的健康照護需求亦相對提高。此外,舉凡急、慢性醫療體系、兒童早期療育、精神疾病、職業重建、老人長期照護、學校系統、科技輔具等,都需要更多專門的職能治療專業人員的投入,以協助政府在醫療、教育、及社福體系積極提供職能治療服務。因此,積極地培育職能治療專業人才更是刻不容緩。

本學系系館目前位於濟世大樓5樓,占地220餘坪,規劃有教師研究室6間,討論室及教具儲藏室各1間,而專業實習教室、大型研究室與設備、及行政教學網路系統則與物理治療學系共用,以達資源共享之目的。在師資方面目前共有7位專任教師,其中包括2位副教授,1位助理教授及4位講師。每年學生人數則約有140餘人,生師比為20:1。在課程設計方面,本學系每年不斷地在世界職能治療聯盟所規範的標準下,力求課程設計能符合專業需求,學生四年內須修畢通識、專業課程及臨床實習等共141學分方能取得學位。而在有限的師資及教學資源下,本學系畢業生在歷年8次的國考中,及格率曾2度高居全國職能治療學系之冠,足見本學系之課程設計及教學品質皆已達到優異水準以上。教師現階段之研究方向則朝向中風病人上肢動作功能之治療成效分析、身心障礙者之職業輔導及評量工具研發及職能治療在長期照護機構之介入成效分析。未來也將隨著老師的成長及專長特點,整合出更具特色之本土性職能治療研究議題。

對未來展望,教學課程發展方面,在四年課程的縱貫面設計上,將重點置於培養學生由淺入深漸次了解專業內容的全貌;配合實用性、小組式的臨床教育指導,以促進學生在專業理論和臨床操作上的融合學習。專業選修課程方面,則配合學系專任師資的特有專長,開設多元化的選修課程,以提供學生依其興趣選讀科目,進而啟發不同特質學生的特殊專業興趣,開廣學生未來在職場上多方面的專業發展。此外,本學系亦不斷加強培養學生善用多元學習工具的能力,透過電腦網路方式搜集課程資料、繳交報告、進行師生課業討論等,以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並提升對問題的資料整理與思考解決能力。

專業研究發展方面,系館空間依學系發展特色重新規劃,針對教師不同的專長,設立不同的研究室,如職業評估研究室、上肢動作分析研究室、及動作發展研究室等;另編列預算增購完備的教學、研究儀器。未來在積極培育教師及延攬專才下,教師的研究能力及特色將更能確實地發揮,且整體學系之研究發展亦將更具潛力。此外也將依師資成長及專長,規劃未來成立具本學系特色之職能治療研究所。

社區推廣服務發展方面,將積極與職能治療學、公會合作,規劃及推展職能治療繼續教育課程,以增進臨床職能治療師的專業經驗交流,並持續提升執業工作知能。另開設職能治療非學分班課程,針對專業外的社會民眾,推廣職能治療基礎觀念,以達社區教育的目的。亦擬規劃開辦跨專業研討會,促進職能治療與其他專業的認識與學術交流,建立團隊合作模式,以擴展職能治療跨專業的合作能力。

高階職能治療師資延攬不易及師資培育緩慢一直是職能治療學系發展的主要障礙,而在有限的師資下,如何培育出優秀的職能治療師,當是目前本學系之主要任務。由歷年本學系畢業生之表現足以顯示在學系老師的用心經營下,此一任務已有良好成效,未來將繼續儲備教師之研究潛能,積極整合教師研究專長,發展更具特色之本土性職能治療實証研究議題。


enews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