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51 【心靈點滴】該退休了嗎?

出自KMU e-News

在2015年8月11日 (二) 11:04由Publish (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一修訂 | 當前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51期  分享園地


【心靈點滴】該退休了嗎?

陳至興 醫學系19屆校友 現任台中市陳至興耳鼻喉科院長


一位同班同學在晚上八點半來電話,以有點擔心的口氣:「陳仔!九點門診結束後,請等我一下,我右耳這一個星期來,聽力很差,給病人聽診時,心音與呼吸聲都聽不太清楚,想請你檢查一下!」

同學是位內科醫師,在一家地區醫院服務。九點剛過,他就來了,神情有些緊張。

我用耳鏡很快地檢查了一下,只見耳道深部塞滿了耳垢──這應是單純的耳垢栓塞所引起的聽力損失。

當那塊密實的耳垢,用鑷子夾出來後,同學立刻高興地叫了出來:「聽到了!變大聲了!」笑臉愉快的神情,如釋重負。

他抓抓頭,有點不好意思地說:自從突然發現右耳聽力不好,這一星期來,心情一直很低落。

他想如果真的是罹患突發性耳聾,聽神經受傷退化了,聽診聽不清楚時,在臨床上,如何去診斷與治療病人呢?他是不是該認真地考慮,要不要退出醫療這個職業呢?來我這之前,他甚至曾慎重其事地和太太商量過退休的問題。

我聽完他的憂慮與自責,心中感觸不少,首先這似乎是身為醫師的通病,自己身體一有症狀,總是先想到最嚴重的病,臨床上最常見最簡單的病,反而不會被想到。

其次,他正當壯年,正是醫學專業與臨床經驗達到顛峰的時期,是最有能力與經驗來治療病人的成熟階段,但他居然可以為了一個耳朵的聽力減退,而認真地考慮自己適不適任醫師這個職業的嚴肅問題,這種自我要求,真誠面對醫學與病人的負責態度,令我十分敬佩。

現代的醫療環境,隨著精密醫學儀器的日新月異,醫師與電腦與儀器間的關係愈來愈密切。

常見醫師一邊看著電腦螢幕、一邊敲打鍵盤、一邊問診,等問完病史,一大堆的檢驗單也列印出來了,於是病人去檢查、照X光、驗血、照超音波、作心電圖……等,而醫師就等著這些報告回到電腦上,過去傳統的理學檢查,如聽診、觸診反而變得不重要了。

我真高興我的同學仍然認真地去聽診、觸診病人,我也真驕傲我們的母校能教育出這樣的學生。(轉載於健康天地心頻道,本文亦刊載於2005/05/30 聯合報)


enews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