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70 【好想認識你】新進教師:通識教育中心 林慧如助理教授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 第70期 分享園地

【好想認識你】新進教師:通識教育中心 林慧如助理教授

Image:【好想認識你】新進教師:通識教育中心 林慧如助理教授.jpg


大家好,我是本學年度通識中心新進的哲學教師林慧如。很高興能在本期的e-快報上為各位作簡單的心得分享。


在國內,哲學大概是校園中最令人感到陌生的一個領域。前幾天賴其萬教授在回應一個哲學性的演說時開了一個玩笑:「以前我只聽說精神科的病患不太容易溝通…」臺下所有原本聽得霧煞煞的聽眾都會心地哄堂大笑——透過這個笑話,大家「聽不懂」的窘況頓時被解消了:大家都是正常人,哲學家本來就怪怪的! 雖然我也在底下笑得很開心,但是我還是願意稍微解釋一下哲學家是做什麼的。 我們從柏拉圖對話錄的〈美諾篇〉著手,因為這和哲學教育的特性有關:〈美諾篇〉的主角美諾(Menon)和蘇格拉底討論「德行是什麼」及「德行是否可以傳授」這兩個主要的問題。而後一問題的解答又依賴於對前一問題的說明。美諾對德行提出許多定義,但被蘇格拉底一一駁倒:蘇格拉底強調他所要求的是關於德行的一般的,即完整、普遍的定義,但美諾始終達不到這個要求,因為他提出的解答都是片面性的:例如男子、女人、老人及小孩各自應有的德行。


道德倫理或哲學知識可以傳授嗎?我們遇到的問題與美諾的處境是相當類似的:如果我們不知道倫理是怎樣的一個東西,亦即,不知道倫理的一般的,即完整、普遍的定義為何,只能片面地提出它的各個組成部分(例如知識性的、技術性的、情感層面的…),那麼我們怎能知道我們掌握了倫理最核心的本質呢?我們怎麼知道這些片段拼湊出來的會是一門完備的學問、具備一個值得追求的理念呢?這個困惑一直隱藏在德行教育中,而美諾這位鑽研德性的專家卻一直不自知,直到蘇格拉底點醒了他,他才恍然大悟,自己也不曉得自己到處宣揚的德行到底是什麼?


這個故事其實提醒我們倫理教育的一個陷阱:我們不可能把倫理的目標簡單的定義好,然後就開始演譯各種原則,好像有了這些操作程序就可以一勞永逸的把握行事準則。現行醫學倫理的主流學派會教授我們各種原則步驟和操作程序,例如七步法、四主題法…,而四主題底下又各自可以含括許多小主題,讓醫學生或醫療專業人士可以照表操課。這是一種訓練解決倫理爭議情境的方式,但是,令我感到不安的是,這種訓練強調的是去熟悉一套處理模式(反射),而不是讓醫學生作批判思考(反思),熟悉了這套程序或許可以讓人少犯大錯,但倫理的思考氛圍,卻在其中揮發殆盡。換言之,這是一種反哲學的倫理教育。 那麼,倫理學應當如何教授呢?或許蘇格拉底提供我們更好的一個典範。他說「目前,什麼是德行,我不知道…。儘管如此,我還是願意同你一起考察它, 以求發現它到底是什麼。」


哲學教育的處境亦是如此。哲學的精隨就在於反思。蘇格拉底被神諭宣告為最聰明的智者,到頭來,他發現神喻的意思,只是說明人必須認清自己的無知,才能夠傾心愛智,之死彌他。因為我們還保有天真的眼光,不視一切為理所當然,所以我們能批判性地思考。


作為一個哲學老師,我最大的願望,就是丟一些亂七八糟的問題讓同學去想破頭,而且,越早越好——等到人的想法定型了,一切就太晚了。


編按: 為了讓高醫大家庭更認識新進教師,自63期e快報「分享園地」開始刊出【好想認識你】單元,於每期介紹本校新進客座、講座教授、新進教師及在職進修取得博士的教師。 主辦單位: e快報編輯室 協辦單位:人事室、各學院委員


enews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