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碼
出自KMU e-News
2025國際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研討會高雄登場 國內外專家齊聚分享SMA轉譯治療照顧經驗
的原始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user用戶組的用戶才能使用。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469期 焦點e快報 == '''2025國際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研討會高雄登場 國內外專家齊聚分享SMA轉譯治療照顧經驗''' == ■秘書處整理 本校暨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與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於2025年7月26及27日,在高雄共同主辦「2025國際SMA研討會」,邀集來自美國、日本、大陸與台灣等30多位跨領域專家與會,涵蓋小兒神經科、神經內科與基因治療等領域,分享SMA轉譯研究與臨床照護進展,促進國際交流並建立臨床照顧共識,期盼全面提升SMA患者與家庭的生活品質。 財團法人私立高雄醫學大學陳建志董事長指出,美國FDA已核准三種SMA疾病改善藥物,台灣健保署亦擴大給付範圍,涵蓋九成以上18歲前發病的SMA患者,展現政府推動罕病健康平權的決心。 余明隆校長進一步表示,有賴新生兒篩檢、健保藥物給付與高品質整合醫療照護的結合,SMA患者的生命歷程將與過去截然不同。 本次會議中,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小兒神經及神經內科教授Perry Shieh、日本東京女子醫科大學齊藤加代子(Kayoko Saito)名譽教授與北京協和醫院神經內科戴毅教授,分別分享各國SMA治療經驗,並一致強調新生兒篩檢與早期介入治療的關鍵性。 鐘育志名譽教授指出,台灣五年來(2017-2022)的新生兒篩檢經驗顯示,約八成確診嬰兒擁有2或3個SMN2拷貝,其中2拷貝者幾乎全數在兩個月內發病,3拷貝者亦多於一歲內出現症狀,顯示SMA實際發病時間點遠遠早於過去的認知。此次與會的國內外專家一致建議,應修訂透過新生兒篩檢診斷出SMA個案的診斷與治療流程,強化與家長在治療時機與預後資訊上的溝通,以提升藉由SMA新生兒篩檢新診斷個案的整體預後成效。 {|border="0" |- |[[Image:Enews469焦點回顧-8.jpg|650px]] |[[Image:Enews469焦點回顧-9.jpg|450px]] |[[Image:Enews469焦點回顧-10.jpg|500px]] |- |<small>▲本校暨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與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共同主辦「2025國際SMA研討會」</small> |<small>▲鐘育志名譽教授致詞</small> |<small>▲Q&A 時段,講者和與會學者進行深度交流</small> |- |} [[enews469]] [[Category: 焦點e快報]]
返回到
首頁
。
檢視
文章
討論
原始碼
歷史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帳號
e快報導航
前期e 快報
歷史 e 快報網站
訂閱/停訂e-快報
e快報編輯手記
相關連結
高雄醫學大學首頁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維基(Wiki)
圖資處首頁
教學卓越計畫首頁
環醫頂尖首頁
品德教育網
教學卓越計畫電子報
學務處通訊
高醫人電子報
研發電子報
高醫醫訊
港醫健康通訊
高雄醫學大學學生會
高醫書院
校園著作權百寶箱
友站連結
教育部高教簡訊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評鑑》雙月刊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行政院衛生署健康報
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
陽明電子報
北醫電子報
中國醫藥大學E報
搜索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