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470 尊重多元,欣賞差異:培養具跨國協作能力的世界公民

出自KMU e-News

(修訂版本間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Okiayu (對話 | 貢獻)
(新頁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470期  國際事務處專題 == '''尊重多元,欣賞差異:培養具跨國協作能力的世界公民''' == ■國際事務處 高佳麟國際長、...)
下一個→

當前修訂版本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470期  國際事務處專題

尊重多元,欣賞差異:培養具跨國協作能力的世界公民

■國際事務處 高佳麟國際長、林妍吟組長

  新冠疫情之後,AI、大數據蓬勃發展,創造新的企業型態;科技打破地域與資源界限,讓市場全球化與網絡化,也讓國際化成為現代學校、企業,甚至國家發展不可避免的重要目標。國際化使機構與世界接軌、獲取資源、進軍海外市場、分散風險,提升競爭力和生存空間,而一個國際化的組織最需要的便是具備跨國協作能力的世界公民,如何培育能因應世界所需的人才便成為現代大學的當務之急。

  跨國協作與世界公民養成不僅是知識和語言的培養,更需要態度、價值觀、實踐經驗與文化敏感度的全面提升,國際事務處基於這樣的理念,推動國際學術合作與交流活動,建立海外盟校關係,促進師生雙向流動、以及強化學術與校園國際化等,營造具文化包容性與國際競爭力的學習環境,培養師生跨文化理解能力與全球公民素養。

一、建立海外盟校關係

  國際事務處協助教學及研究單位規劃並簽署與海外大學的學術交流合作協議(如MOU、學生交換、雙聯學位),建立可長期運作的合作管道,並以對等互惠原則,確保合作之品質與可執行性。此外也出席世界各大教育者年會及國際高等教育論壇,以提升學校的國際能見度與影響力。

二、促進學生交換與雙聯學制

  國際事務處規劃並辦理短期、學期或學年制交換課程,並提供申請甄選、行前說明與行中協助,以擴大學生跨文化學習經驗與學分認列機會。 同時也辦理政府獎助學金與補助計畫(如學海系列計畫、千里馬計畫),鼓勵學生參與國際交流。為培育國際化人才,國際事務處與教務處及各學院合作推動雙聯學位課程,與姊妹校協調課程銜接、學分互認、註冊與學籍管理等事務,以確保學術品質與學生成果認證。

三、招收國際學生與留臺輔導

  國際學生的加入能夠豐富校園文化,促進多元交流,讓本地學生有機會接觸不同背景與觀點,培養全球化視野及跨文化溝通能力。面臨本地學生人數下降,招收國際學生也有助於維持學生規模,確保資源運作與教育品質,因應少子化帶來的招生壓力。國際學生不僅帶來人才多樣性,也有可能於畢業後留在當地就業,成為國家重要的人力資源,強化國家競爭力與國際影響力。若畢業後回國發展,也可成為學校全球校友、招生大使或研究合作夥伴,有助於擴展學校的國際影響力。為維持本校競爭力,國際事務處也積極拓展國際招生管道,除了例行的招生教育展之外,更針對新南向國家規劃個別招生策略,也配合政府國際學生來臺留臺政策,輔導國際學生畢業後留校留臺就業。

四、鼓勵學術交流與研究合作

  為提升教師國際合作能量與學術影響力,國際事務處設置國際學術交流經費,補助各學院及通識教育中心教師與國際學者之互訪、共同研究、協同教學、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以及邀請外賓短期訪問與駐校等學術交流活動。同時藉由外賓及駐台機構代表接待、盟校互訪安排,深化策略關係與合作領域開發,強化校級層面的國際能見度與連結。

五、校園國際化與國際學生服務

  為打造國際友善環境,國際事務處協助簽證與居留手續、保險與健檢、住宿協調、迎新與生活輔導,以及緊急事件應變,並提供各類獎助學金與文化交流活動。為推動校園國際化,國際事務處支持英語授課課程、提供華語課程、建置雙語校園、培訓學生大使,並整合校內跨單位的國際化資源與資訊平台,促進本地生與國際生的互動與融合,促進文化交流與包容。
  透過以上策略,國際事務處積極連結國際盟校及產官學研夥伴,鼓勵師生參與多元國際交流活動,推動國際研教合作,形塑國際友善校園,以加強學校的國際化程度、培養學生尊重多元、欣賞差異、有效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與協作的能力,提升學生的國際競爭力和全球合作能力。


enews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