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育人文關懷之床邊教學–與賴其萬教授的一堂課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90期  焦點回顧

賦育人文關懷之床邊教學–與賴其萬教授的一堂課

■人文社會科學院 呂佩穎院長筆錄及撰寫

  本校醫學教育暨人本化教育研究中心與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臨床教育訓練部於12月7日邀請醫學教育及神經內科學者賴其萬教授,與臨床師生探討醫學人文與床邊教學。賴教授指出,近十幾年來,醫學人文在台灣醫學教育的角色逐漸被確立,並逐步帶入醫學訓練過程。然而,在台灣現今的六年制醫學教育中,大部分在前兩年,也就是所謂的醫科預備(pre-med)的通識基礎時期,學生才有機會接觸較多的醫學人文訓練。而後續的階段,學生便很少有機會可以接觸人文教育課程;對於問題導向的討論學習,人文部分亦是少之又少。賴教授反思,多年來我們在醫學人文的努力是否有培育更具人文關懷的醫療人員?在現今的醫學教育體制下,我們該如何更有效地融入醫學人文素養至每個階段,以培養具有同理、包容、正向及反思能力的醫護人員。

  醫學人文的廣義定義應該是跨學科的學問,包含人文、社會、藝術以及這些學問在於醫學教育與行醫的應用。賴教授認為,一個優良的醫療團隊成員應在醫學與藝術人文的知識和技能間並重,才能做出適合病人的臨床判斷。以醫學知識來說,醫護人員應該要對醫學科學的知識、方法、證據皆有充分認知;此外,醫師亦應擁有藝術人文的倫理教養,如此才能正確地闡述洞見,並綜合「技術的判斷」以及「人性的判斷」,做出合適的臨床診斷。如何在臨床階段延續臨床前的人文教育,賴教授認為,改進臨床實習階段的人文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說,我們應在臨床實習的床邊教學(bedside teaching)灌注人文關懷。賴教授在明尼蘇達大學接受神經學住院醫師訓練時,對A. B. Baker教授和其他教師「以身作則」的床邊教學具有極為深刻的印象。當時,A. B. Baker教授正在對一位女性病患進行舉腿試驗(straight leg raising test),由於床邊圍繞著許多學生,病房中也有其他病患,A. B. Baker教授便拿了一條毛巾蓋在病患雙腿之間,避免她抬腳時,私處被其他人看見。如此舉動看似枝微末節,對病患來說,卻是貼心的舉動。A. B. Baker教授以身作則,充分展現了他所言:「學生們學習的是你做了什麼,而非你說了什麼。」那一瞬間,賴教授對於床邊教學的頓悟是,床邊教學不應該只注重醫學知識、技術的「言教」,更應該注重醫者態度、行為的「身教」。這種教學可以作為臨床時期的「加強注射」,喚起醫學生進入醫學院時曾學到的人文關懷。

  賴教授亦分享了兩個床邊教學人文關懷的案例。第一個案例為以複視為主要問題的重症肌無力病人,學生們無法理解病人明明是「複視」,為什麼會說成「暈眩」?然而學生沒想到的是,自己從未體驗過「複視」的感覺,又如何能了解「複視」與「暈眩」其實是會同時發生的症狀呢?如果他們親自模擬過複視的症狀,就會了解其實病人並沒有描述錯誤,而是他們還未站在病患的角度來感受不適。第二個案例則是他在成大床邊教學的經驗,對一位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的末期患者,在看完這「醫療上已無法幫忙的病人」之後,賴教授希望學生可以想到他們還能為病人協助哪些地方。對病人簡單地問一句:「你現在最擔心的是甚麼?」使病人道出了最深的擔憂——無法讓女兒完成大學學業,也引發了學生了解身體的苦痛外,心理、社會層面的反思與深化學習。

  賴教授在演講後進行的一場床邊教學示範中,帶領約十位學生為帕金森氏症患者進行共濟失調的診斷。在做指鼻測驗(finger-nose test)時,為了避免該名患者因為帕金森氏症產生的顫抖而傷到眼睛,改為使用指指測驗(finger-finger test),也就是病患與醫師的手指互相接觸。這樣一個小小的動作,卻展現出關懷病患的細微思考。此外,建立和病患之間的信任,如詢問「你現在最擔心的是甚麼?」都可以在身體的折磨之外,進一步了解病人的想法與心理狀態。

  在教學回診結束後的匯報(debrief)時,賴教授總不忘問學生:「今天你學到了些甚麼?」從學生的回饋得知,他們比較容易記得知識與技術方面的學習心得;若再討論下去,他們會說出對病人行為或情緒上的觀察,並表達他們對患者與家屬的同情與同理。有些學生甚至會注意到老師所呈現的床邊禮儀和溝通技巧,並針對某些他們不瞭解的細節發問。賴教授指出,床邊教學可以讓學生將之前醫學人文所發展的同理及溝通應用在不同的個案上;而適時與學生分享醫學人文的文獻,更能使他們深刻體會為何醫學教育有著學習醫學人文的必要。醫學系最初幾年傳授的知識,只是種下「primary vaccination」(初種),但更重要的是在醫學生進入臨床實習時,給予及時的「booster shots」(加強注射)。這需要全院各臨床科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提高醫學生「對他人身心的苦痛」以及「倫理困境」的敏感度,而這正是台灣醫學教育需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關鍵。而賴教授也殷殷期待,高醫向來對人文關懷的重視,能在未來為台灣建立一個臨床醫學教育的典範。

▲賴其萬教授演講 ▲賴其萬教授進行床邊教學示範

enews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