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100 【e快報100期特別邀稿】流浪者之歌──形塑人文專欄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100期  一方清靜 人文e館


【 e快報100期特別邀稿 】流浪者之歌──形塑人文專欄

通識教育中心 李玲珠助理教授


一直覺得生命戲碼就像魔宮的寶盒,未到掀開盒蓋的時刻,根本不知道將飛出什麼魔法?將是場什麼樣的挑戰遊戲?也許偶然與巧合正是生命織網上的綴飾,也共同繪出必然的生命圖譜。


因為偶然窺視到生命的痛與苦,我進入了醫學大學擔任教職;因為發現校園許多迷人的角落,開始寫作「鏡頭下的高醫」;因為希望分享人文寶盒的迷人,創造了「一方清靜」專欄。一切彷若才開始,卻欣聞e快報將屆100期。


100期,是個值得慶祝的指標,也是個該駐足的時刻,可以檢視、可以遠眺;但無論過去或未來,祝福仍是條永不歇息的長河,衷心期待下一個100期、200期、……的更精彩豐富。


思索100期的紀念文章,在腦中搜尋著人文意念,一邊聽著薩拉薩泰著名的小提琴曲<流浪者之歌>;因此,從音樂想到了文學,德國文學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曼赫塞有本同名的小說;從文學又想到了藝術,雲門舞集也有同名舞作,最近林懷民出版了暌違文壇近二十年的新作《跟雲門去流浪》。異曲同工吧!這麼多人文作手都心繫著「流浪」。


什麼是流浪?也許是有勇氣捨棄物質的安逸,捨棄世俗的光環,捨棄框範裡的規矩,將自身從熟悉拋向陌生,從穩定拋向變動,從道理的應該拋向茫然與未知。在捨棄與拋向中凝視生命、扣問自己,在貪、嗔、癡、慢、疑裡,認識真實的自己;流浪確實需要克服恐慌與不安,忍受孤獨與悲慨,流浪確實需要勇氣。


薩拉薩泰用音樂寫沒有國家、失去土地的吉普賽人,在憂鬱、低抑的主旋律中,仍洋溢著四海可以為家的瀟灑樂觀。赫曼赫塞用文學寫捨棄皇位的悉達多太子(釋迦牟尼出家前),在森林中苦修、在欲望中浮沈,最終在河岸邊聽到一切聲音的交融──萬法之流、生命的樂章。林懷民的舞者靜默在不斷傾洩下的穀雨中,舞台上,擺渡者緩慢地將稻穀推成數個同心圓,一片金光燦爛包裹出悟道的狂喜。


流浪,表面是漂泊無依,卻可能在無目的放逐中覓得生命的厚實,與天地的大美相遇。


科舉落第的柳永,在歌樓酒榭裡淺斟低唱:「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蘇軾在貶官途中神遊赤壁古戰場,體悟了「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的奧秘。切‧格瓦拉的青春流浪,燃起了南美洲的革命之火。梵谷被正常社會所斥逐,遺留的畫作卻讓無數生命流下悸動的淚水。


構築人文豐富、迷人的質素,也許正依恃著一股流浪的力量。


但我不知道,在這個校園裡經常聽到的醫學人文,是否一樣具有流浪的質素?


一場人文講座中,聽到聰明優秀的孩子向主講者拋出一個問題:「如何面對健保制度對醫療體系的種種限制?」


在那青春的面龐,我確實讀出認真的憂慮。但,想摸摸孩子的頭,告訴他:「不要怕!」健保制度無法限制一位有理想的醫者,無法抑止對生命的渴望與追索。


知識性的學習可以在書本上、網路上、老師的口中覓得標準答案,但關乎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卻難在知識資料中覓得理想的答案。什麼叫思維?什麼是批判性思考?思辯力如何形塑?什麼時候成熟?可否質化、量化?這些答案也許可以虛擬進教學卓越計畫中,也許可以在大腦的解剖圖中找到解釋,也許可以在哲學體系中被描繪詮解。但每當面對如此龐大的學問與侃侃而談時,愚昧膽小的我只想逃離、只想放逐,只想當名流浪者。


「人文專欄」更需要流浪,漂泊在不固定的範疇裡,漂泊在各類異質的撞擊裡;隨著飄動,視野可以無限擴大,更可以飛越白色巨塔,真正看見人文星空的迷人、享受人文瀚海的優遊。也許,在「無用之用」中、在非醫學領域中,會發現醫學人文竟也可以在這裡。是期許,也是祝福。


附記:人文專欄的非廣告──流浪在專欄之外

校園裡那棟「古老」美麗的舊樓,在喧喧嚷嚷中終於塵埃落定,即將歸於土地,將容顏鐫刻在記憶裡、停格在照片裡。為了它的功成身退,為了歷史的逗點,該有個難忘的夜晚,該有個星空、文學與音樂交融的感性活動,為即將消失的舊三棟樓(第三棟)、郵局旁咖啡座、即將轉移陣地的楓仔樹──規劃中的「紅瓦樓與楓仔樹的漫波」邀請您,12月14日晚上。


編按:自第17期起,e快報特別邀約通識教育中心李玲珠助理教授為e快報成立「一方清靜~人文e館」單元,並自20期起不定期在刊頭提供詩作,配合出版組陳瑞仁先生的「鏡頭下的高醫」攝影作品,提供讀者心靈的暫時小憩,覓得一方清靜,掬一瓢文化清泉(前三句引用人文e館李玲珠創刊詞)。配合e快報100期慶,自即日起至12月20日,於圖書館藝廊展出「鏡頭下的高醫」詩圖,歡迎蒞臨觀賞


enews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