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113 教學與研究的省思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113期  董事長的話



教學與研究的省思

陳田植 董事長


大學是知識傳承、繼往開來的殿堂,也藉著知識份子的聚集,激發出知識的火花、創造新知。前者是教學,後者是研究。大學之不同於純粹的研究機構,即在於神聖的教學使命;不僅是知識的傳授,也包含人格的涵育。然而由於研究成果相對於教學成果是易於量化的,雖說以SCI之IF或引用次數的統計等作為成果評估仍未臻理想,但仍是較容易界定與評估者。職是之故,過去教育主管單位乃至社會、媒體觀感、國際學術界,往往以研究成果當作判定大學優良與否及大學排名的主要依據。造成部分大學教師過度重視個人研究而輕忽教學的現象。

近二十年來,歐美教育機構對此有深刻的反省,而國內也在十年前開始關注這個現象。因之,在大學教育政策中,為強化台灣國家競爭力而產生頂尖大學的補助計畫(所謂5年500億),但伴隨提出教學卓越之補助計畫。去年更進一步將頂尖大學之申請建構在教學卓越之基礎上;亦即頂尖大學不只是要研究突出,也要擁有優異的教學設備與績效。本校二度得到教學卓越計畫之補助,便因本校長期重視教學之深厚基礎,也奠定了今年獲得頂尖大學補助計畫中的重點補助學校的基本條件。 教學既是大學的基本使命,師資的培育與羅致便是首要工作。優秀熱誠而充足的教師,才能達成「傳道、授業、解惑」兼及倫理涵養與人格培育的教學任務。至於大學教師與學生的研究題材,一本學習歷程中所激發之問題,於探索答案過程中而創造新知,即所謂教學相長;臨床醫學之教學研究更是如此。臨床醫學之教學又包含服務在內,要有優質的醫療服務,才能有充足的病例可供學習,才會有良好的醫學傳承-知識、技術與態度(醫學倫理與品德)。在臨床醫療服務與教學之中,為了解決人類生命的痛楚而不斷研究病例、不斷研發出新的醫療科技,是為典型的臨床醫學研究。另一方面,基礎醫學研究本質上也是做為提供臨床醫學一個瞭解人類生理病理與致病機轉的基礎,或在藥物等各種治療施行於人體前,以各種實驗確認等來減少錯誤嘗試所負擔的代價。因此,臨床醫學之教學研究(含服務)重要性不容忽視,臨床醫學教師之羅致與培育是醫學大學及附設醫院之重要工作。

近年來由於強調國家研發競爭力,政府相關部門研究補助單位,努力推薦大型整合計畫,期能集中研究菁英,創造尖端科技成果。本校因應此一趨勢,也成立了數個研究領域團隊,中和紀念醫院也有數個臨床醫學中心,在對外爭取研究計畫經費方面獲致可觀的成果,也組織許多研究人才並培育新進人員。然而,除了大型研究計畫之外,個別的研究仍應給予充分發揮的空間。所謂研究本是基於知識的探索並尋求解決問題,回顧科學史上許多劃時代的鉅作都是研究者單獨完成的,諸如牛頓、巴斯德、愛因斯坦等科學家。臨床醫學的研究經常是由臨床醫師親身感受到醫療的不完善與新問題而提出研究主題者,所以個別的研究也應受到鼓勵,從而得以培植研究菁英。

二十世紀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長Bruce Albert教授便針對美國學術研究工廠化與企業化的問題,提出「小即是美」的呼籲。在經濟快速成長的1970年代、1980年代以來,以個人學術研究實力為後盾,爭取大額之研究計畫經費以構築大型研究團隊與空間,成為主要的發展路線,形成所謂學術研究工廠化與企業化的問題。當一個優秀的科學家為了爭取研究經費,汲汲於擬定各項細節與提出詳盡報告,甚至是表達形式之字斟字酌,成了「科學經理人」,因管理與行政佔去太多時間精力,致使正值研究頂峰的科學家,自願或身不由己的轉向。此種情形是否斲傷優秀研究生命而成為社會國家的損失,實難定論。因此Bruce Albert教授呼籲「小即是美」這樣的研究形式,是不應當被忽略或邊緣化的。在如今台灣強化大型研究計畫之主流性與價值觀的同時,這也是個發人深省的觀點。


enews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