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138 如何出好的選擇題(MCQs)以落實教學成果的評量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138期  分享園地【醫學教育】


如何出好的選擇題(MCQs)以落實教學成果的評量

醫學院 劉克明教授


目前在評量學生學習成果,最常採用的是選擇題。好的選擇題能真正評量出學生的學習成果是否達到教學目的,有其信度、效度,因此廣為國內、外教育機構及國家考試機關廣為採用。

7月17日筆者應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邀請,演講 「How to write good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MCQs)」,並主持工作坊。在工作坊時,與會之種子教師實際練習出題,利用投影設備分享經驗及討論改善之道。筆者謹將自費前往英國 Scotland, Dundee University Centre of Medical Education的研習心得及在成大醫學院演講內容重點敘述如下。

1.我們身為負責評量學生學習成果的老師,要考學生什麼樣的問題?

擔任教師的角色,我們教導學生的課程內容包括知識、能力、行為、技巧、態度、價值觀、專業素養等,因此在評量學生的學習成果時,筆者建議參考 Dr. Kirkpatrick提出的評量學習成果的層次三角圖(Kirkpatrick’s hierarchy of levels of evaluation),三角圖之最底層的是評量學生的反應(evaluation of reactions),例如學習內容的滿意度或是快樂的學習(satisfaction and happiness),其次的是評量學生的學習(evaluation of learning),例如所獲得的知識或學到的技巧。再高一層是評量學生的行為(evaluation of behavior),例如是否能將所學的實際應用到工作場所。最高層的是評量學習的結果(evaluation of results),例如是否對社會或群眾產生影響。

教師宜考量「評量的目標與目的」,然後決定要採用那一個層級的問題去評量學生。

2.評量學生時,要考量的六個問題(six questions to ask about assessment): 此六個問題是 "What"、"Why"、"How"、"When"、"Where" and "Who",茲分別說明如下:

  1. What:要評量什麼?評量應該要能夠反應出課程的教學結果,因為如果不評量課程的內容,學生就沒有意願去認真學習。因此要去評量學生與授課內容相關的知識、技能及行為等。
  2. Why:為甚麼要運用這樣的測驗方式或出這類問題?教師要先思考評量目的到底要瞭解學生是否已經學會必須的基本知識,或是只要考學生知道與否,或學生有出席聽課就可以?
  3. How:要怎麼考法?要先確定要評量的對象,評量的原因是什麼,決定評量的內容、再決定採用什麼評量工具。例如要評量學生跑步或游泳的速度,當然碼表是必需的評量工具。因此評量時的效度(validity)是與評量工具有密切的關係。好的評量工具,必須要能夠測量出擬評量的目標。
  4. When:評量學生的時間為何?在課程一開始即進行評量,以瞭解學生的程度與先前的經驗,以調整課程內容及上課步調。其次在學期授課的定時評量,以收集學生學習成果,作為教學改善及測驗之參考。最後是學期結束時的總結評量,結果作為學生升級、教師教學回饋及改善之依據。
  5. Where:評量學生的地點,依評量的目的及評量方式而定。如評量的是"Knows"及"Know how",採用筆試,建議評量地點可選擇在教室或大講堂。如評量的是"show how",測驗學生動手操作或溝通技巧的面試,則評量地點可安排在臨床技能中心,病房或門診診療室。如評量的是"done",評估學生整體的表現,則安排在工作現場實地進行評量(work place assessment)。
  6. Who:誰是參與評量的Stakeholders?評量學生知識時,教師與學生是主要角色,但如果是評量技能及態度時,則臨床技能中心的專家、標準化病人、面試考官、統計專家等,都必須事先安排。

因此一個理想的評量制度是可信的(reliable)、有效的(valid)、對教育的影響是正面的(positive in its educational impacts)、可接受的(acceptable)、可實行的(feasible)及成本效益的(cost effective)。

3.多個答案選項的測驗題 (Multiple choice of questions,MCQs):

多個答案選項的測驗題 (以下簡稱選擇題,MCQs),其基本結構是一個題幹及/或一個導入敘述(a stem and/or a lead-in statement)。可選答的項目通常為四或五個。再進一步分別敘述如下。

  • 選擇題的形式 (Types of MCQs) 有兩種:

選出正確的答案(correct answer variety)及選出最佳的答案(one best answer)。範例:

(1)選出正確的答案:Who wrote “Excellence Without A Soul”?

Answer:Harrison Ford, B. Harry R. Lewis, C. Harry Porter, D. Mark Twin, E. Elizabeth Taylor.

(2)選出最佳的答案:Where is the location of Clinton Library?

Answer: USA, B. Arkansas, C. Hot Spring City, D. Little Rock, E. UAMS.

  • 選擇題的優點 (Advantages of MCQs):

利用電腦,即可容易計算成績,題目可依評量不同認知的層級而設計,例如:瞭解(comprehension)、應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組合(synthesis)及評估(evaluation),評量結果可迅速提供回饋給教師與學生,可利用統計分析題目之難易度,可依據學生的答題錯誤情形,判斷題目的正確度與效度,容易出題,減少學生猜答的或然率,題目可以再重覆利用或建立題庫。

  • 選擇題之缺點(Weakness of MCQs):

高鑑別度或高層級的題目,教師需要更多時間及更細心的命題,命題易趨向於運用回憶型題目,學生之創造力不容易測驗出來,學生僅能選擇固定的答案,不容許學生可自由的表達看法,有時候不容易擬出 “似正確的” 答案選項(plausible distracts)。

  • 建構選擇題 (MCQs)時要注意的事項:

題幹應該是有意義的,而且呈現一個明確的問題(The stem should be meaningful and present a define problem),題幹應該避免不相關的文字敘述(The stem should be free from irrelevant materials ),題幹宜避免否定句(Avoid negative stem ),題幹應指向一個最好的或正確答案(An item should contain only one best or correct answer),題幹與答案選項的文法應該要一致(Alternatives should be grammat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stem),所有的答案選項應該是 「似真實的」(All distracters should be plausible),在題幹中避免提供線索(Avoid guiding clues in the stem),答案選項的數據不可重疊(Options should not overlap),答案選項的數據,宜依一定明確的順序排列(Place numerical options in numerical order- if answer the student’s time),答案選項避免以上皆是或是以上皆非,因學生只要看前兩項答案即可跳選到最後的選項 (Avoid “all of the above” or “none of the above”),避免不明確的名詞,例如有時候、時常、往往等名詞,這些字的定義不清楚 (Avoid the definition is ambiguous)答案選項的長度與形成宜一致或類似(Ensure all options are similar in length and form),最理想的答案選項是「似是而非」的,亦即是正確的敘述,但不是最佳的答案(Correct statements that do not answer the question are often plausible distractions)。題幹不要應用錯別字,故意誤導學生選答。

結論:

評量教師的教學成效及學生的學習成果是一項高難度的任務,教師在MCQs命題時宜有專家協助、指導及分析評量結果,才能達到評量的目的。教師在規劃課程時,即需確定學生的學習成果之評量方式與對學生表現的要求,並且在開學第一堂課即明確告知學生。評量學生時須先規劃評量藍圖,包括評量的重點、內容、次數、份量、程度、比重、方式及如的補救等。評量會引導學生的學習,因此選擇題 (MCQs) 命題時,教師必須慎重規劃,撰寫出有鑑別度、高信效度的選擇題,評量結果才能落實教育的目標及課程教學的目的。

建議:

如果一個評量結果,大部分學生的成績很不理想,可能的原因是學生的基礎不佳、不用心聽課、不瞭解教師講課的內容、準備測驗時間不足、祇念共筆,也有可能是教師教學重點未明確、授課內容太多、教師教學技巧有待加強或是試題太艱難等。如果學生很用心準備,但試題困難,評量結果成績都很低,會造成學生根本不想準備或僅願意花少許時間去準備,就像大學聯考的物理試題一樣,學生考出來的成績平均25分左右,這種成績很容易造成學生的打擊與挫折感,幸運的學生靠其他學科好成績的幫忙考進大學,然而這些學生怎麼可能對物理有學習興趣與熱忱?

目前醫學系採器官系統學組教學,各學組中的教師們如果能在考前一起討論所命的選擇題 (MCQs) 題目,細心加以整合,考後再一起檢討學生的表現,相信對教師未來的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學習成果,一定會有更顯著的改善。

參考文獻:

Dr. Sean McAleer.

  1. Six key questions to ask regarding assessment.
  2. MCQs- Single best answer MCQs and how to write them Discovery Course in Medical Education.. April 20, 2009.


enews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