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152 傅狷夫的書與畫(下)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152期  一方清靜 人文e館


傅狷夫的書與畫(下)

本校附院工會國畫班 黃謝逸娥老師


我們觀賞傅狷夫的作品,不論用筆、設色都迥然不同於古法,其表現江、湖、溪、澗、瀑、泉、海濤,特別是台灣東北角的「驚濤裂岸」,其效果嶄然一新,真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其設色、用筆盡脫古人窠臼,其自創之彩色點漬法,具有時代的特色,是一種最與西洋水彩畫相近的畫法,可是它的畫又絕對是根基於深度的傳統,雖已蛻變出來,卻仍然是不折不扣的中國畫,而他所以能將傳統國畫中「筆墨」的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主要在其用筆如飛龍走蛇般生動,若沒有數十載的草書功力,是無法達到的。

傳統中國山水畫的宗派,最基本的區別在於皴法之不同,歷代大家亦無不致力於皴法,期能自樹其獨特的風格。傅狷夫明乎此理,服膺於范寬和石濤的「與其師古人,不若師造化」、「搜盡其峰打草稿」(參見傅狷夫撰《我的書與畫》一文)等古來大家的名言,為了實地觀察台灣山石紋理,數度上阿里山、遊東西橫貫公路、觀察東北角海岸,幾經揣摩實踐,終於創造出「裂罅皴」和「塔山皴」等皴法,由於是抽繹歸納自台灣的自然山石,故能貼切地表達出台灣山岩的自然風貌。

台灣畫壇的將來必然會落在台灣本籍和在台灣出生並成長的畫家身上,而傅狷夫在台灣畫史的傳承上有一個特殊的地位,他是將傳統的中國畫法,活用在台灣的自然山水上,然後使其在台灣生根孳長的重要環節。由於時代的契機轉變了畫家生活和創作的環境,使中國傳統的大陸山水畫風,在狷翁的作品裡顯示了轉型的趨向,並催生了完全屬於台灣本土的中國山水畫。

衡諸當今台灣山水畫壇,以台灣藝術大學的師資為中心的傅狷夫「心香室」畫派遍及全台,主要原因除了他為台灣山水發展出清新而傳神的表現風格廣受喜愛之外,尚包括以下二因素:一是成功的教學,二為高潔的人品。 傅狷夫個人以繪畫為職志精進不懈之餘,在渡台後,長期從事啟發性的教學生涯:先有公職期間的心香室門人,繼有政工幹校美術系及國立藝專美術科各十餘年間造就英才無數,將其畫風在全台發揚光大,同時又出版歷年畫展圖冊,並將其心得編繪《山水畫法初階》,使其影響擴展及於校外。此外在他循循善誘,視學生如子弟的同時,他個人不忮不求、不卑不亢、高潔狷介的品格也對後學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心香室宗風之盛,已經凌駕於渡台初期的白雲堂,形成彼消此長的一時之盛。 

孜孜一生的傅狷夫,在渡海來台數十多年中,不斷在畫山、畫水上發古人之未發,而且在山石上戛戛獨造。古人論山水畫有云:「山無雲則不秀,無水則不媚。」(《林泉高致》),而傅狷夫之畫兼具山石與雲、水三者之美,不但為傳統的山水畫寫下新的一章,更為展開台灣本土山水畫奠定了不可磨滅的鞏固基石。

Image:enews152人文e館-1.jpg

陡壑雲騰 90x180cm

Image:enews152人文e館-2.jpg

怒濤奔壑 90x45cm

Image:enews152人文e館-3.jpg

對高嶽 182x89cm

Image:enews152人文e館-4.jpg

深谷爭流 41 x 61cm


  • 參考資料
  1. 周月圓,〈彩繪人生,書畫雙絕〉(《傅狷夫的藝術世界‧論文集》,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輯,國立歷史博物館,1999年。
  2. 陳子和,〈狷介之傅狷夫〉(《傅狷夫的藝術世界‧論文集)。
  3. 蘭陵,〈傅狷夫八十書展:擅繪山水海景尤稱一絕,草書狂放暢快獨步藝壇〉(《傅狷夫的藝術世界‧論文集》)1989年5月。
  4. 徐永進,〈草書藝術〉(《筆歌墨舞-書法藝術》,國立歷史博物館,1999年6月。
  5. 蔡文怡,〈嶔奇傲岸奪造化-傅狷夫的繪畫生涯〉(《傅狷夫的藝術世界‧論文集》1980年9月。
  6. 傅狷夫,《傅狷夫書畫選集》,華正書局,1981年6月



enews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