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154 第一屆海峽兩岸醫學生交流活動-林永致參訪心得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154期  分享園地 國際學術交流專文



第一屆海峽兩岸醫學生交流活動-林永致參訪心得

醫學院醫學系六年級 林永致




回到台灣幾天後,仍不時想起那時我們曾在北京這個人文薈萃的城市裡,與來自六校的師生們在座談會上踴躍討論、在聯歡晚會上跳著拙實的舞步卻樂在其中,還有整趟參訪行程中大大小小的點滴,都絕對是值得一再品味的絕妙一筆! 過去北大醫學部和陽明大學早已有初步的合作計畫,每年都會有校內師生前往參訪與交流,此次陽明大學學生隊長-周嗣堯,現在是基因體科學研究所博一生,數年前他還是陽明大學生技系大學部的學生時,就曾接待過北大醫學部師生的參訪。於去年底,兩校決定將兩岸醫學院校的交流再度擴大,促成這次北大、台大、陽明、高醫、中國與中山六所院校師生交流的盛會,由2010/3/31至2010/4/7為期八日,寓教於樂而且充實的參訪行程。


【思想交流】

這次北大安排了數個不同類型且與醫學相關的交流互動行程,除了可以相互對照兩岸醫學生的培育、醫療環境的現況與因應措施等各層面的差異,引以為借鏡外,更可以讓各校醫學生在這樣的機會下充分了解彼此更多。

名師講座:韓濟生院士的『醫科大學科研的必由之路』、王杉院長的『大陸醫院與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以及柯楊副校長的『醫學教育的特徵、挑戰與展望』,三場簡短的演講,內容涵括了一位初踏入醫學這個領域的醫學生,在大學所應接受的教育與人文涵養,接著走出學校、步入臨床所將面臨的大醫療環境的現實面,一一剖析大陸目前的現況,而且在每場演講後會開放台下師生們提問,講者也會毫不避諱地與大家分享他們的看法。

兩岸雖本出同源,但因政治、社會發展等種種因素,存在著許多差異,好比臨床醫學部六年級就需選擇專科,接受專科訓練,對於其他領域的專業知識則是相當匱乏;另外,醫學對於優秀人才的吸引不佳(低收入、就業機會少),未來由頂尖醫學院校畢業的醫學生也多留在大都市的三級醫院,城鄉的醫療品質落差、難以落實基層預防醫療等。台灣的醫學教育和醫療環境的概況仍較大陸醫療發展進步,在科研進步的帶動下,大陸也逐漸重視醫療這塊與百姓息息相關的領域,但礙於許多現實面的考量,很多想法都仍只是想法,尚難以付諸行動。

值得一提的是,高醫學生的提問就占了所有發言數近半,從基礎生理的機轉,到醫學生科研的能力培養,除了一解自身的疑惑外,更能展現高醫醫學生的自信與能力。

座談交流會:由六校醫學生打散分成六小組,各自針對醫學生的『教育』、『人文關懷』、『校園生活』、『社會參與』、『國際化視野』與『醫療制度改革』討論,最後在大會上進行統整彙報,做為本次活動彼此對於該主題的共識與期許。

我參與的主題是『醫學生的校園生活』,是個比較輕鬆的題目,一開始由劉明侑針對高醫校園生活的簡介破冰(只有高醫有特別準備),接著大家輪番分享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校園生活,從各種社會參與、人文關懷的活動(在場20餘人均曾任職過各種團體的領導人物),到兩性互動、校園/社團/休閒生活、價值觀的闡述,大家暢所欲言;也藉此發現,其實兩岸醫學生還是有許多相同、相通的年輕元素存在,並沒有因地域的差別而有所減損。

北醫三院參訪:北大醫學部附屬的三所著名醫院(北大醫院、人民醫院、北醫三院),每間間醫院都有其專擅、特長的科別。這次我們參訪的北醫三院,是中國大陸成立最早、亞洲最大的生殖醫學中心,在脊椎外科與運動醫學領域也是列居全中國的翹楚(中國奧委會唯一指定的運動員傷病防治中心),另外在眼科以及神經內科也是該院的強打主軸之一。 我們一行人觀摩了北醫三院裡,PBL課程的進行、各類型臨床技能的操作、臨床醫學生的上課情形,以及各種幫助醫療診斷、醫師培養的設備與環境。北醫三院的整體硬體設備與高醫相比,齊鼓相當,而非刻板印象中陳腐落伍的醫療環境。然而在醫學人文方面(軟體)就還是看得出來,大陸的醫療仍在初萌階段;如眼科主治醫師帶著我們參觀他們的病房,門沒敲就擅自開門入內,也沒有和房內的病患打聲招呼,便逕自和我們介紹病房的設備與制度。對於醫病互動、對等關係的建立上,仍需時間去磨合與改進。

也因為醫師的平均收入低下,為了延攬更多人才留在醫界服務與精進醫術(每年都有不少醫科畢業生轉行),而且與拒收紅包的政策不牴觸,在三級醫院可以看到掛診醫師有不同的級別,級別越高等的醫師可收的掛號費越多,除了可以增加醫師積極從事醫學研究的動機,也可以用掛號費的門檻,撥劃一部分患者給較資淺的醫師(實際上,資深醫師仍是滿掛、資淺醫師門診則門可羅雀)。

衛生部領導座談:本次活動包含頂級的食宿與觀光行程均所費不眥,主要的經費來源為中國衛生部資助,對於這次兩岸醫學生的交流是最大的幕後推手。在第七天由黃洁夫副部長帶領衛生部的各單位領導與六校師生會談,內容涵括醫療資源的城鄉差距、中西醫學的兼容並包、兩岸醫學生教育的差異以及轉診制度的落實等議題,大家有熱烈的互動交流。 會後代表高醫贈送黃部長禮品,也邀請部長有機會來高雄做客,部長打趣的提到他和高醫的肝膽胰外科的沈柏青教授與柯成國副院長已是十幾年的老朋友了,對高雄不會陌生!

北大志願者:在這八天裡,北大醫學部安排了數位的學生擔任志願者,協助所有行程的順利進行,而且幾乎每天都會有不一樣的面孔出現,對於兩岸各層面的環境、制度,甚至是文化上的差異,主要的訊息都是來自這群年紀與我們相仿而且熱情的志願者。

在各個行程或晚會上,我們和隨行的志願者有很多的互動,除了對於彼此的身處的環境感到很多新奇,我們也一起歡唱、一起大啖老北京的美食、一起踏遍這歷史文化交融的城市。


【情繫北京】

若要將這幾天來對於所有人事物的依戀付諸字句,這將會是一篇很長很長的故事,而且很多只能在心底反覆品味而難以言喻。

自從離開校園進入臨床,已近兩年,較少有機會與時間,可以一夥人參與這樣有意義而且收穫滿滿的活動。為了聯歡晚會的表演,好幾個晚上的高醫校園,有我們練舞此起彼落的歡笑聲,疲累但很值得。

我們將高醫人的熱情與團結帶到了北京,在聯歡晚會上,我們將反覆練習的表演呈現給台下的觀眾,坐在第一排的師長、領導們也起立和我們一起跳『你是我的花朵』;最後一晚的歡送晚宴中,高醫學生的能收能放,在隔天早餐碰到陽明大學的師長,他們也主動稱讚高醫學生這幾天來的好表現,種種云云,都在在強化我對高醫的認同感與榮譽感。 很幸運自己可以擔任這次高醫參訪團的隊長,雖然表現仍有許多要加強的地方,但因為這個頭銜加持下,有比其他同學更多機會去認識不同學校、不同領域的師長與朋友。活動中和高醫的學弟妹們在北京也留下很多很美好的回憶,這樣縱橫交織的友情絕對是這趟北京行的最大收穫!

『高醫熱情~嘿!好像一把火,燃燒了整個北京!燃燒吧~燃燒吧~高醫!』



enews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