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157 國際醫療在高醫的展望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157期  董事長的話




國際醫療在高醫的展望

陳田植 董事長


6月5日在參加學校畢業典禮中有數名外籍畢業生,他們其中3位來自甘比亞,1位是聖露西亞的學生,本校首度有與國合會合作的外籍醫學碩士生畢業,不僅代表他們在高醫大醫研所學位的完成,更是高醫大國際化人才培育的開始。外籍畢業生的家人似乎也千里迢迢遠道而來,分享他們的喜悅,這樣的場景著實令人感動。令我想起台灣自二戰後接受美援協助公衛事務,其傳授的經驗與公衛成果豐厚;在現代化的各個領域,台灣早期也派遣了許多留學生至國外取經再回饋鄉土,本人也曾忝為其中一員。今日我們轉變成對他國傳授的角色;尤其在醫療相關的知識與服務能力上,台灣已是強國,我們應抱著感恩的心,回饋國際社會。

近十年高醫體系成長非常快速,學校增加許多系所,醫院在品質與服務能量上也有很大的進步,整體研究能量更在學校與醫院的通力合作下有非常明顯的進展。高醫在感恩而回饋的理念下,也積極地參與國際醫療援助的行列,其初步成果為索羅門的台灣衛生中心,高醫更為了因應全球化的趨勢,在啟川大樓22樓設立了國際病房,推展國際醫療產業。 我想高醫需要在國際醫療這方面,有更多的著墨,主要可分成二方面:第一是醫療援助、第二是國際醫療產業。 第一、無遠弗屆的醫療援助。台灣從早期的醫療技術輸入國進步到今日,能夠成為醫療技術經驗的輸出國,除了我們本身的努力之外,是曾經獲得國際社會的援助的;因此當我們有能力時,我們應有高度意願回饋國際社會。而我們在醫療援助這方面不只是要提供立即性的醫療援助,更應該以台灣在公共衛生事務上的經驗去協助建立長期的制度,如公共衛生制度及醫療教育制度等,才能使受援助地區國家建立起長期而穩定的醫療衛生照顧成果。

初期我們除了派遣醫療尖兵至索羅門成立台灣衛生中心外,我們也應收受更多的醫療資源不足國家的學生,為外國留學生提供醫療專業培訓,才能為制定長期制度建立基礎,間接也拓展了我國際友好關係與外交地位。其後可以推廣台灣在公共衛生上豐富的防疫推行經驗,如此「授人以漁」的做法,才能建立持續性的合作關係。甚至到這些國家地區設立醫療相關學校,以便更直接地傳授及確立這些醫療衛生經驗的傳承。 第二、提升服務品質的國際醫療產業。全球化已是21世紀的趨勢,醫療服務已經打破空間限制;我國的醫療技術在某些領域上已達歐美日等先進國家的水準,且比這些國家更有競爭力(如醫療費用)。在這片藍海中,已有許多競爭者投入,如泰國的健檢、韓國的整形外科、印度的眼科醫療等。高醫這十年來,無論醫療技術、學術研究、財務規劃已有非常穩固的基礎,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應該更進一步鎖定及發展高醫的特色醫療技術項目,在國內健保制度的框架下另創一片藍海。由這樣的高醫特色醫療技術去開發國際醫療服務,可服務對象擴及在台外籍人士、新興經濟發展中國家、甚至歐美國家的中產階級等對象。我想以高醫的醫療技術、醫療服務經驗及優秀的人才,絕對能發展出高醫的特色醫療,進而成為我們國際醫療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國際醫療援助與國際醫療服務產業這雙重的任務,應由校院雙方漸進互補性地合作來達成,未來我們也該將此納為重要目標,不應在這片未來數十年的醫療藍海中缺席。在國際醫療領域,高醫體系已跨出了與索國合作成功的第一步,至目前也獲得許多成果與讚譽,但我想高醫在國際醫療領域的目標是更寬更廣的,不只是醫療援助的拓展,國際醫療服務產業也要努力加強,提供更多層面多方位的服務。



enews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