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158 高雄醫學大學的「深耕與永續」、「創新與頂尖」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158期  校長的話




高雄醫學大學的「深耕與永續」、「創新與頂尖」

余幸司校長



高等教育肩負培養人才與引領社會發展之使命,實須因應時代新局,建立前瞻性的視野,力求符合社會需求之教育轉型與革新。以健康專業人才的培育為例,除過去的人文素養與專業知識外,生物科技基礎、資訊應用能力、醫療實務技能、科技辯證思考、經營管理技能等跨領域知識更是不可或缺。因此,近年來高雄醫學大學秉持傳承與創新之精神,重整校內組織與資源,並引導系所重新思考各自的教育目標,發展自我特色,教師創新教學並活絡學生學習,期能孕育兼具品德、專業、人文與社會責任之人才。

在此目標下,本校除致力推動校務發展計畫,因應國際化、資訊化與知識經濟之時代潮流,於「行政面、師資面、學生面、課程面、研發面、資源面」等六個面向進行體制改造與豐富活動設計,懷抱「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之態度與國內外各校進行交流,並融合跨領域的思維與資訊科技的應用,達成精鍊教師專業、豐富多元課程與養成學生基本與核心能力。

經由全體教職員生的共同努力,本校除獲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及「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之重點補助學校」,並通過了教育部委託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舉辦之大學系所評鑑,評鑑結果顯示,本校系所均能依設定目標前進,並秉持追求全面品質管理精神持續進行改善。

  • 落實校內自我評鑑機制

本校自89學年度起即實施自我評鑑作業,以持續進行自我檢討與改進,並於94學年度將自我評鑑作業制度化,制訂本校自我評鑑組織機制,設置高雄醫學大學自我評鑑組織,並訂定「自我評鑑實施辦法」與教學單位、研究單位及行政單位之自我評鑑施行細則。透過機制與法規的制定,每三年實施一次自我評鑑作業,做為各教學、研究與行政等單位年度計畫改善或重點推動之依據,每年亦須依據檢討改善計畫提出執行成效。 自我評鑑結果亦是本校做為各單位追蹤與管考及調整校務發展計畫之重要根據,是校務政策制定及資源分配的參考。截至98學年度止,本校已分別於89、92、95、98學年度完成4次教學單位自我評鑑;若能落實校內自我評鑑,教育主管機關與相關教育評鑑機構的評鑑應可視為是一個double check的過程。

  • 以系所評鑑為助力 追求全面品質提升

校外評鑑可提供一個更客觀與宏觀的檢視,因此本校將此次大學校院系所評鑑,視為檢討校內自我評鑑機制及全面教學品質的總檢核。透過教學卓越計畫與系所評鑑指標的整合,全面落實PDCA(Plan-Do-Check-Act)管理循環模式,持續加強改進,此亦成為本校於此次系所評鑑獲得全數系所「通過」認可之關鍵性力量。

本校全數系所雖於98年6月取得「通過」認可,但仍秉持追求「永續品質保證」的精神,隨即於98年7月制訂及公布實施高雄醫學大學「大學校院系所評鑑」評鑑報告改善追蹤時程表,要求各受評系所於2個月內制訂改進計畫,並列為當年度主管共識營議題,且於每季/每半年/每年依評鑑組織分層進行定期追蹤改善。六學院更已於院務會議對所屬系所進行兩次改善計畫之檢討及追蹤,校方也於校務首長暨學院院長聯席會議中,請各學院院長對學院系所整體改善計畫提出進度報告,由行政主管在會議上回饋改善建議,並對系所改善計畫面臨的困難提出解決方案。簡言之,學校與系所間有相當的共識,以及行政系統對系所的全力支援,是極為必要的。

為使外部評鑑與內部評鑑檢討系所的辦學成果與方向能合而為一,同時使受評單位縮減行政作業流程,本校於目前(98學年度)實施之自我評鑑中,並首度將「大學系所評鑑」品質標準與精神內化於本校「教學單位自我評鑑」制度;並將「大學校務評鑑」品質標準與效標內化於本校「行政單位自我評鑑」及「研究單位自我評鑑」制度,讓外部評鑑與內部評鑑之品質與標準融合,再於此基礎上創新特色,使本校系所的教研品質及行政控管更臻完善,而不疲於評鑑。

  • 教學品質的提升與成效

透過系所評鑑可微觀系所經驗,從中探尋改進之處,進而從校級、學院至各系所一體貫穿,整合各項資源進行合作改善。近年本校虛心傾聽評鑑結果之建議,同時廣集校內外資源與人力,據以改善校務發展,以確保教學品質的提升。如依據本校97學年度系所評鑑申覆及改善事項會議之綜合評述,積極著手強化與改善,其重大具體成效簡述如下:

※跨領域學習整合

1.豐富跨專業技能教學

為精進健康照護體系之跨專業團隊學習環境,本校跨越系所藩籬,結合醫學、藥學、護理及健康科學院,共同規劃開設研究所核心選修課程「跨專業全人照護」,採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 )分組教學及OSCE(Object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評估方式,增進學生跨專業合作的學習機會。

2.基礎科學課程再造

推動基礎醫學課程改革,已完成微積分、普通物理與醫學科學課程整合,以提升課程的實用性,培養學生具備融通理論與實務的科學應用能力、邏輯分析能力、資訊應用能力。

※建置即時回饋核心能力檢核系統

本校已建構學生學習導航工具課程地圖,參酌學生未來就業出路,規劃適性配套課程,提供個人化的學習路徑圖與選課建議,讓學生學習更具有意向性與方向感。為落實課程地圖的建置,教務處協助各系所訂定專業核心能力指標、開發學生核心能力雷達圖(如圖一)、建立樂學處方箋,除全校訂有基本核心能力外,各系依其教育目標訂定專業核心能力,並經系院校課程委員會審查通過及核備,以推展學生核心能力檢核,透過檢核回饋機制,給予學生適性學習輔導建議。

Image:enews158校長的話_1.jpg

圖一 學生核心能力(以醫學系為例)雷達圖


※優化學生職涯接軌

為協助學生充分認識自我,學生入學後各系所即透過MAPA複合向度性格測驗(Multiple Aspects Personality Assessment),協助規劃學生課程地圖及課外活動學習地圖,提供學生具體修課與社團活動參與之引導。並於高年級時規劃一系列職涯探索與規劃活動,包括實施階段式職涯測驗,提供軟實力培訓與生涯規劃課程,協助學生進行深度的自我探索與職涯規劃,再透過社團創意職場體驗及創新先導型「生涯規劃團體」方案,協助學生釐清個人的價值與目標。另輔以職涯追蹤團體等職場接軌計畫,讓學生明確規劃未來的職涯藍圖,做好充分職涯準備(如圖二)。

Image:enews158校長的話_2.jpg

圖二 優化學生職涯接軌作法


  • 使命與願景

系所經營是大學校務發展的基石,須因應社會變遷與科技進步立即進行改變與進化,而系所評鑑除了協助健全系所課程品質與架構,更可為教學成效提供客觀的檢視。本校不斷自我惕勵,思考未來應如何再上一層樓來達到A+,所以,我們將繼續以「學生為主體」的共識目標,透過教學與研究的執行及不斷追求全面品質的決心,以達成大學教育的職責,確切落實高醫大對於健康專業人才培育的使命。

未來高醫大將持續落實目標為導向的品質管理,訂定關鍵績效指標做為考核基準,以確保永續發展原動力,並將恪守「尊重生命、追求真理」的核心價值,以培育學子關懷生命、照顧弱勢族群、進而維護並促進人類健康福祉。期許未來每位學生均能融入社會,致力於人道關懷、扶持弱勢而投身造福群眾之列,成為德術兼修的專業醫護人才,繼之為我國的醫療與社會創造更美好的未來。(本文刊於評鑑雙月刊<焦點追追追>2010年7月第26期)


enews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