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162 2010漫談雲端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162期  資訊處專題



2010漫談雲端

資訊處網路技術組 謝志昌組長


寫完這篇文章一年後才發覺自己孤陋寡聞,對想瞭解什麼是雲端運算的讀者,可參考︰


最近兩三年來,"雲端運算" 大概是最熱門的科技新名詞之一,許多商業產品紛紛貼上 "雲端" 的標籤,以強調產品的創新性,以下筆者嘗試以較少的專業術語來閒聊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

首先我們先來看"雲端運算"這個名詞的由來,電腦為什麼會和"雲"扯上關係?簡單說就是因為網路,在許多早期的網路技術文件或教科書中,遇到用圖來說明相距很遠兩台電腦建立網路連線時,常會把中間經過許多其他網路節點的複雜細節,簡化成以一朵雲來表示,對於大部份的使用者,往往不需要知道他用的網路服務來自何處,所以電腦業界便選用了"雲端運算"來代表多樣性的網路服務。

由以上的名詞解說看起來,雲端不就是已經有的東西嘛!有什麼特別之處嗎?對一般使用者而言,的確如︰Google Mail、Google Docs、Google Map、YouTube、twitter、plurk、facebook 等已有的服務都可算是雲端運算,但和兩年前不同的是,現在有許多人都透過手機上網來使用這些服務 - 這些服務都有行動版,說到這裡又再次提到雲端運算的關鍵之一 - 網路,在此引用一個業界常用的比喻︰就像自來水廠和發電廠,使用者端只要打開水龍頭和插上電源插座就可以享用水電,在雲端運算中,只要使用者上網就可以享用服務。慢慢的可能有使用者已經發現,好像只要能上網,其實只要有瀏覽器就夠用了,就可以搜尋資訊、編輯文件、欣賞影片、玩遊戲和交流資訊,自己的電腦不用有很強的運算能力,也不用有很大的儲存空間,因為大部份的運算和儲存都在雲端中。

對一般社會大眾,可能感受不到雲端服務背後的技術議題,但對雲端所需要的基礎建設,如資料中心,卻面臨新的挑戰,因能源價格不斷提升,如何一方面提供給廣大使用者足夠的運算能力和儲存空間,但同時另一方面也要節能減碳,是目前許多軟硬體廠商努力的方向,其中的一個技術就是虛擬化(Virtualization),簡單說,虛擬化就是要充份發揮伺服器的效能,這裡以一個簡化的案例來解釋,未虛擬化前,可能以 10 台伺服器服務 100 個人,但每台伺服器的平均使用率可能只有 8%,使用虛擬化技術,可以將 1 台實體伺服器切割成 10 台虛擬伺服器來服務 100 個人,如此可讓這台實體伺服器的使用率達 80%,減少浪費,但卻不會降低服務品質。

那麼雲端又有什麼創新的應用呢?這正是業界在思考的問題,誰能在利用雲端提供讓人需要或想用的服務和內容,才是雲端應用廠商獲利的關鍵,例如︰目前有廠商提供基礎建設雲,如Amazon EC2,可以讓需要在短時間做大量運算的客戶租用,因此客戶不用建立自己的機房和買一堆伺服器。也有廠商提供特定的應用雲,如 Salesforce 的 CRM (客戶關係管理),讓有許多分店的企業可以用最簡單的方式使用同一套管理軟體,節省自行開發系統及人員教育訓練所需用的成本。還有一些正在試驗階段的想法如醫療雲,即是希望打造出個人的行動身體履歷表,透過無線網路的感測器,將量測到的資料上傳到雲端,供醫療人員瞭解其身體狀況,並指導其應注意的健康事項,達成全人醫療照護的願景。

然而雲端運算是否也帶來一些新的問題? 因許多雲端服務一定要透過網際網路存取,所以讓使用者曝露在更多資訊安全的威脅下,例如常見社交工程攻擊 (以社交的型式對受害者行騙,使其順從攻擊者的指示),這使得個人電腦或行動上網裝置更容易被植入惡意程式,被植入惡意程式的電腦,就變成了駭客的工具,也難怪有資訊安全專家說︰Internet 最大一朵雲就是 BotNet (僵屍網路 - 由被植入惡意程式的電腦所組成)。對雲端的使用者而言,上網時一定要有所警覺。

參考資料︰

  • <<雲端策略-雲端運算與虛擬化技術>> 陳瀅等著 天下出版社



enews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