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164 私校內控對會計財務稽核的精神介紹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164期  秘書室專題


私校內控對會計財務稽核的精神介紹

秘書室 劉慧中組長


內部控制主要為達成管理目標,提供合理保證的管理工具。內部控制的作用就是在延續不斷、反覆發生的過程中,管理人員在特定的環境和期限內,按照內部控制的要求,以最經濟有效的方式去完成作業任務,實現整體經營策略和目標。如本校建立SOP作業程序、追求通過 ISO認證等,都是內部控制為強化治理機制的措施之一。

美全國大學校院協會認為大學內部管理與控制基本精神與組織管理內部控制相似,但是因其非營利性質,所以較重視營運控制與稽核,對利潤計畫則以資源使用率(經費利用率)取代(與國內政府補助機關對各計畫營運結果,以經費利用率來評估的規範謀合),而校園體系的內部控制則被鎖定在「運作之效率與效能(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財務報告的可信度(reliability)」與「配合法律規定(compliance)」三個面向。

定義

  • 內部控制

內部控制係一種管理過程,是指內部控制為管理程序中之控制過程,亦即使組織各項業務與財務之執行過程與結果,能與目標(計畫)相符之控制機制。

依據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審計準則委員會審計準則公報第32號及證券暨期貨管理委員會公布之「公開發行公司建立內部控制實施要點」指出:「內部控制是一種管理過程,藉以合理確保可靠之財務報導、有效率及有效果之營運及有關法令之遵循」;另內部稽核協會職業準則公報第一號則將內部控制定義為係一種管理過程,用以合理達成資訊之可靠性與完整性,政策、計畫、程序、法令及規章之遵循,資產之保全,資源之經濟及有效使用,營運或專案計畫目標之達成。綜合上述定義,內部控制乃係在合法中提昇績效,提高資源運用效能,使興利與防弊兼顧的重要制度,該項制度係由機關內部各單位設計、建置,並由機關所有員工共同遵循。

內部控制大致可以區分為內部牽制、內部控制制度、內部控制結構與內部控制整體框架等幾個不同的階段。內部牽制觀念,以帳目間的相互核對為主並實施單位分離,早期被認為是確保所有帳目正確無誤的一種理想控制方法。內部控制制度,認為內部控制應分為內部會計控制(用以保護資產、檢查會計資料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和內部管理控制或內部業務控制(在於提高經營效率、促使有關人員遵守既定的管理方針)。近代西方學界認為內部會計控制和管理控制,兩者應是相互聯繫而不可分割的,因此提出了內部控制結構的概念,認為「內部控制結構包括為合理保證特定目標的實現而建立的各種政策和程序」。內部控制是否能達成目標或減少失控現象,則端賴內部控制制度的縝密設計、管理階層的有效監督及員工的有效執行,而健全財務秩序則需透過內控制度的強化,方可達成。

  • 內部稽核

依據我國審計準則第25 號規定,內部稽核之職責為(1)檢查保護資產安全之措施是否適當(2)檢查會計及業務資訊是否可靠及完整(3)檢查各項資源之運用是否有效率(4)檢查各項營運活動是否按照既定計畫執行,並達預期目標(5)調查內部控制是否持續有效運作,並提出改善之建議。

內部稽核為組織內獨立查核評估內部控制制度、財務與其他營運活動的執行效率及效果的活動。為檢討及查核學校內部控制制度之有效程度,必須實施內部稽核,透過稽核人員的設置或委任之會計師依規定對學校法人及學校內部控制進行稽核,以衡量學校法人及學校對現行人事、財務與營運所定政策、作業程序之有效性及遵循程度,並不得牴觸會計職掌(即內部審核職掌)且為事後稽核,促使內控制度興利與防弊功能充分發揮。

  • 內部審核

依我國現行會計法第95條及103條規定、內部審核處理準則等規定,各機關實施內部審核,應由會計人員執行之。內部審核包含事前審核及事後複核,著重在收支之控制,憑證、帳表之複核及工作績效之查核,範圍則及於計畫、預算之執行與控制、現金及其他財物處理程序及成本之審核等,其目的與內控相同,由此可知內部審核係協助內控發揮功能之重要機制。此外,在保護機關財務合法運行之下,協助相關人員免於背負財務責任,更可透過其協助,使業務在適法中順利推動,產生積極面之功能。

內部審核由過去消極的防弊功能,轉變為積極的發揮興利及制度管理的功能。由上可知內部審核係指經由收支之控制、現金及其他財物處理程序之審核、會計事務之處理及工作績效之查核,以協助各機關發揮內部控制之功能。「內部審核」為廣義「內部控制」架構中之一環,實為使內部控制發揮功能之重要程序。

相互關係

  • 內部控制與內部審核的關係

內部控制是經通過納入管理過程的大量制度及活動而實現的。因此,要確保內部控制制度被切實地執行且執行的效果良好、內部控制能夠隨時適應新情況等,內部控制就必須被檢視與監督。監督是一種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評估制度執行品質的過程,監督可通過日常的、持續的監督活動來完成,也可以通過進行個別的、單獨的評估來實現,或兩者結合。在內部控制的監督過程中,仰賴內部審計的作用,在企業各個層級的人員中,內部審計人員具有極其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內部審計既是組織內部控制的一個部分,也是監督內部控制其他環節的主要力量。


  • 內部稽核與內部審計的關係

內部審核的性質較偏向日常營運活動及持續性監督。會計法修正草案第50條第一項規定:「各機關實施內部審核,應由會計人員執行;其涉及非會計專業規定、實質或技術性事項,應由主辦部門確認無訛後,送由會計人員執行之。」故內部審核由會計人員負主要執行之責,當無疑義。若個別評估為非例行性監督,係由內部稽核執行之,非由會計人員執行,不屬內部審核之範疇。內部控制制度實施重點在於功能之達成,故宜明確訂定對於非例行性監督之實施時機與事項及負責執行的人員,以利整體內部控制之推行。

  • 內部控制、內部審核與內部稽核的關係

Image:enews164專題-1.jpg

  • 內控對會計財務審核方案

為防杜財務弊端之發生,使內控制度興利與防弊功能充分發揮,以強化內控機制及健全財務秩序,援引「健全財務秩序與強化內部控制實施方案」而彙整如下:

  1. 建立內控理念及法治觀念,並維持有效之內控機制。
  2. 查核組織內部控制執行情形。
  3. 落實預算編列及執行。
  4. 落實會計審核,隨時清理及勾稽帳項。
  5. 確實依政府採購法及其相關子法規定辦理採購。
  6. 確實依核定項目執行補助款、委託研究經費。
  7. 落實契約規範切執行。
  8. 建立事前及時反應機制,適時導正非法或不當行為。
  9. 加強財產之管理及運用。
  10. 定期或不定期進行現金及財務查核。
  • 審核、稽核、控制相輔相成

會計單位的內部審核,主要係推動與財務報導可靠有關的法令遵循及提升財務效能的內部控制,屬廣義「內部控制」架構中之重要一環,也是發揮內部控制功能之重要程序。而內部共識之有效形成,為內部審核成功協助推動內部控制之前提。透過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與有效推行,可助益會計單位推展內部審核及落實財務管理,並降低違反教育部各類會計行政規範(會計行政監督制度、會計師查核制度、財務行政監督制度、執行教育部獎補助款注意事項、會計業務應報教育部核准核備核定事項、學校會計作業應注意事項、專案查核等)的疏失發生。學校再加以內部及外部稽核機制的推動與執行,當可減少財務及管理之不利或舞弊的機率,以保持執行績效,進而獲取較優的校務評鑑積分,將對學校聲譽、招生名額核定、獎補助款核配等,多有正面的幫助。相對地,內部控制制度也在內部審核與內部稽核的有效推動、執行與監督之下,更得健全財務秩序與強化管理控制。

結語

私校經營透過嚴謹的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施以有效的執行流程、內部審核及不定期的內外部稽核等機制,並持續不斷的改善與有效地利用組織績效的管理過程,其實質意義就是有效地執行經營策略的一種管理控制。

做好內部控制,不但可以協助組織預防錯誤及舞弊,更可合理確保組織達成營運之效率及效果、財務報導之可靠性、法令之遵循三大目標。但內部控制並非是組織中獨立的功能,而是融入在組織日常作業中所進行的一連串行動,故應有效整合,以建立完善內部控制制度,並落實執行;更重要是在觀念上,要體認內部控制的實施是組織內每位成員的責任,都要有意願建立,並於延續不斷、反覆發生的過程中,遵循大家所共同建立的內部控制制度。如此,方能藉由內部控制的作用,以最經濟有效的方式去完成作業任務,有效落實內部控制,進而實現整體經營策略和營運效能。



enews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