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16 從「學士後醫學系」作文閱卷談語文教育(詳全文)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 第16期 分享園地

從「學士後醫學系」作文閱卷談語文教育

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李玲珠

人類是群居動物,從生存的需求、生命的歡愛、到自我價值的實現,都必須在社群中才能圓滿,也突顯單一個體與群我間溝通、協調的重要性;語文教育的教學目標即希望利用課程設計、教材單元提昇表達能力,豐富對生命的整體認識與理解,就實用價值的目標而言,應該在教育體系中備受重視。然而在科技領導一切、功利主導價值的現代社會中,語文教育,特別是國文教學在要求精確、量化的潮流下,顯得不合時宜,在簡單化的機制下,顯得模糊曖昧;殊不知生命面向本就複雜多元,人性也非只落在善、惡兩端的數線上;殊不知對不同生命的認識與理解才是尊重的基礎,對不同生命悲苦的擔代、同情共感才能發展出真正的同理心,人文知識不能等同於人文素養,道理未進入生命、未落入實踐,不會發生作用與力量。在語文教育中,作文是最能發現個人的思維邏輯與情感脈動的表達方式,也是最能呈現時人價值觀、教育問題的測驗;今據本校「學士後醫學系」考試作文閱卷時發現的現象,對國文教育提出一些反省與思考,亦期待提供同學另一種自學參考或應考準備。

1.引用法的謬誤:

寫作時引用名言錦句,確實能突顯個人的知識程度,並增加文章內涵的豐富度,但若引用不正確或張冠李戴,則有畫虎不成之弊。本次閱卷中發現的引用謬誤,如:將杜甫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誤植為春秋戰國時期名言,將蔣介石謂「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誤植為國父,將徐志摩詩句「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誤植為朱自清,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誤植為穆罕默德;……。或出自同一補習班講義歸納的名言錦句,不管作文題目為何,逕自引用華佗、葉天士語,動輒「大醫……」、「醫者……」,雖然緊扣著考試性質,但忽略引用後更重要的是個人論述,以凸顯個人的思考與觀點,只是徒然落入人云亦云,文章中完全不見所謂新新人類的豐富與獨特,只見屢被詬病的八股文章,不禁令人嘆息,更深自反省語文教育何以只落得表面的敷衍應付,全然不見文學生命的本質----真性情,作文是「心畫心聲」,真實面對、整理自己的思考,應才是作文的基礎。

2.用詞邏輯謬誤:

數學、理化學科的分析、推演、歸納訓練確實可以加強理性思考能力,一般人卻常忽略語文教育的表達訓練中,更是邏輯思維能力訓練的基礎;因為表達必須透過詞彙、語句整理思考,應是更重要的理性訓練。本次閱卷中發現的用詞邏輯謬誤,如:「成人連體嬰」,其實想表達的是伊拉克的連體姊妹花,忽略「成人」與「嬰兒」是不同的概念;「病人抱著孩子到小兒科就診」,其實想表達的是父親抱著生病的孩子,「病人」是小孩,並非大人,生病的主體不同;……。表面上只是小問題,也不影響閱卷者的理解,但由此也可供反省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斥著許多邏輯有問題的表達;特別是泛政治化現象,經常將語言表達與土地認同、政治立場混同,利用全稱命題﹙全對或全錯的是非二分命題﹚簡化生命的複雜面向,忽略語言形成的個別性因素、溝通的實用性,承載太多非語言性的干擾因素,反而妨礙了溝通。因此,如何利用語言文字精確個人的邏輯思考,亦應是寫作時值得注意的重點。

3.用詞不當謬誤:

語言表達的基礎單位是詞彙,詞彙本身是中性,要放在句子中才能見出用詞得當與否。本次閱卷中發現的用詞不當謬誤,如「養貓養狗的宿主」,其實想表達的是有個人養了貓和狗,應該是「飼主」而非「宿主」;「史懷哲到了兔子不拉屎的非洲」,想要表現幽默,卻忽略作文需要的指實性,尤其這位考生還將兔子寫成免子,反造成另一種「笑果」;「屈原投江自刎」,使我們的愛國詩人二度自殺,忽略投江與自刎是不同的死法;「神經病」、「精神病」混用,忽略二者是不同的疾病;……。所謂「見微知著」,我們日常生活中與人的溝通、互動產生障礙或衝突時,若仔細留心,或可發現常肇因於用詞不夠精確,詞不達意,更嚴重者則出現語言暴力;因此如何讓自己的表達更貼切,需要在語文教育中留心與學習,明白在不同場合、面對不同對象實應有的合宜用詞,將是圓滿人際相處的第一步。

4.寫作立場謬誤:

良好的表達絕非僅是辯才無礙、言詞犀利,亦非僅是辭彩華茂、生動感人,更需要高度的智慧,能洞悉彼此關係做一妥適的應對,所以過程中包括對內的思緒、情感整理,對外的尊重、體貼生命,因此確認對話對象是良好表達的第一步驟。注意作文時的行文立場是寫作的基礎,也是閱卷時經常發現的錯誤,如:「你說是不是?」「你認為呢?」忽略此時的「你」指稱的是閱卷老師,忽略考生寫作與閱卷者評分是二件不同的事,不需擔憂,更不需質問;或見「讓我們一起……吧!」忽略閱卷者需要一起……嗎?或見以「共勉」、「至盼」收尾,更令人感到啼笑皆非,使閱卷者彷彿又見當年恩師的殷殷叮嚀;特別是許多人寫作論說文時的「凜然大義」,令閱卷時備感需要齋戒沐浴、必恭必敬;……。以上錯誤的發生皆與行文立場有關,未認清寫作、閱讀的對象是誰?自己與對方的關係為何?什麼樣的應對才能圓滿、恰得其分?更忽略寫作時的誠懇、真實,以為寫一些人云亦云的道理即能得取高分,其實真正損失的不僅是分數而已,更大的損失在於失去真實面對個人的思緒、情感的機會,寫作幫助我們更清楚地認識自己,因此寫作不只是文學家的工作,而是每一個人在不同階段、不同情境底下都應該做的整理與表達。

5.暢達性的寫作:

無論古今中外,最好的文學作品都不僅是靠華麗的文辭取勝,作品感人的力量更非只來自於作品形式,許多文學家都希冀以最平實、簡樸的文字傳達最動人的文學力量;因為文學的感人應該來自內容的厚實恆久、思維觸角的豐富多元、情感的真實深刻。許多人在學習寫作的過程中,其實太過重視文字的修飾,反而略作文的根本---個人對事物的思考與觀察及真實的感受。制式教育更扼殺許多個人化的創意、漠視個人的感受,是非選擇題的作答習慣僵化了對生命的覺受與彈性;忽略作文只是利用文字將個人看到、聽到、覺察到的事物,透過個人的思考、情感,利用文字表達出來而已,明白作文的本質,寫作何難之有?每一個人都可以、也應該表達自己,在不斷的「表達」過程中,琢磨自己、清晰自己,都助於更客觀地認識自己。如何流暢地表達才是作文更本質的鍛鍊,許多人寫作的困擾是「情溢乎辭」,即感受、思考的部分遠多於文字表達出來的部分;寫作前記得「我手寫我口」,放下形式的羈絆、對文字的雕琢,努力地將腦海中的思考、意象,心中的感受盡量地捕捉下來,也許就會發現作文並非難事,可以更輕鬆、愉快地「表達自己」。

以上提出的數點僅依據閱卷所呈現問題,及個人十多年來從中學到大學的教學經驗與觀察,提出一些也許可以讓畏懼作文或對寫作有興趣的同學參考。

編按: 李玲珠老師為本校負責架設「高醫文學網」,詳見「充電小站」高醫文學網簡介。

enews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