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170 新進教師: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助理教授
出自KMU e-News
黃斌 助理教授
--- 跨領域的學習 ---
1990年,我進入了屏東農專及改制後的屏科大,開啟了五年的農夫生活。由於高中唸理工組,對於生物的生理遺傳及生化等科目自是讀的相當痛苦。就在一次下田採收鐘麻而被不明蟲咬引起全身過敏後,深覺要以基因工程方式改善農民的辛苦。因此,在當時師資極不充裕的情況下每天跑圖書館K書直到關閉時間到了。就這樣我順利進入台大植物科學研究所,完成碩博士學業,也做了一年的抗蟲GMO研究工作。由於博士班後段部分都以蛋白質體技術為主,因此在畢業後隨即進入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研究所心血管疾病組從事博士後研究員工作。而在對人體結構生理等毫無概念的情況下,承蒙王寧教授的耐心指導,讓我有機會發表數篇與蛋白質轉譯後一氧化氮 (nitric oxide, NO) 所引起的硝基化(S-nitrosation) 修飾的文章。因此我順利進入高醫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系服務。
由於近年來蛋白質體與生物資訊的快速進展,在探討生物及醫學等領域的分子機制時,便能夠以更宏觀的角度來觀察。因此,我們實驗室成員們正進心血管疾病相關機制的探討,以定量蛋白質體 (Quantitative proteomics) 的方式來觀察各種蛋白質的修飾,如phosphorylation、S-nitrosation、Acetylation、glycosylation及SUMOylation等。而除了心血管疾病外,我們也曾進行口腔癌擴散的機轉研究。這部分必須感謝本校研究資源整合中心 (CRRD) 以及中央研究院基因體中心、化學所、及生醫所等的協助。由於本身為植物背景,我們對於中草藥的藥理及組織培養,以及植物相剋、環境荷爾蒙等也相當有興趣。目前與高雄大學及台大植物所皆有合作有關蘭花開花基因的蛋白質及代謝質體 (metabolomics) 研究。因應跨領域整合的新時代,個人亦與工研院電光所合作生物晶片開發等。而這晶片不僅是作為未來預防醫學的主力,亦可同時檢測農牧產品之有毒物質殘留及生化武器。
其實,之所以會涉入如此多的領域研究,主要還是因為志同道合的朋友相當多。因此,如我標題 “跨領域的學習”,已成為這世紀生存的必要條件。所以,我常跟學生們分享這些經驗,也很鼓勵他們要做好人生規劃,每一個小目標大目標都要在所設定的年限內達成。如此,方能在自己研究的主根之中,再分生出其他學識的支根。學海無涯,唯勤是岸;江水滔滔,終成大海。
因此,設定你的五年、十年、二十年計畫了嗎?加油吧!
黃斌 高雄醫學大學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 助理教授
學歷:台灣大學植物科學研究所 博士
經歷: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研究所 博士後研究員
銘傳大學生物科技系 兼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