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17 e 方 清 靜(詳全文)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17期  一方清靜 人文e館

夸父追日與桃花林

夸父與日逐走, …… 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桃)林。 《山海經.海外北經》


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李玲珠


Image:人文館.jpg


「夸父追日」是一個耳熟能詳的神話故事,主角夸父被解釋為不自量力的人,妄想追上太陽,最後渴死於路途中。這個故事最早出現在《山海經》,不同篇章中有兩條文字略異的記載,一直特別喜愛本文所引,夸父死後,手杖化為一片桃花林,這個被一般人忽略的結局;一位掛著黃蛇耳環、雙手把玩黃蛇,可能是面目猙獰的夸父,死後竟轉化為艷麗的柔美。桃花林!陶淵明不也利用它作為安身立命的棲息所——桃花源記;桃花林可以提供路人休憩,果實可以供人食用;桃樹需要陽光進行光合作用……;千古之下,當細細咀嚼這則神話時,不禁再問:夸父化為桃林,是無怨無悔的繼續追日對抗?抑或是放棄對抗後的重新和解?……

當科學日益昌明後,神話在科學的檢證下,常被視為不合邏輯、迷信、荒謬、缺乏意義;然而如果將時空背景作另一種調整,重新認識神話,不可否認的,神話是人類曾經的相信,是人類曾經走過的思維,是原始人類對生存環境曾有的解讀方式。換句話說,是原始人類的「科學」,人類不也曾長期相信地球是方形?我們不清楚夸父為何執意要追太陽?但當精神號登陸火星時,如果夸父地下有知,大概也欣慰於他的後代子孫更有機會接近太陽了!換個角度,人類不也持續做著追日的工作?因為「追日」,宇宙間的密碼不也逐漸被解開中?夸父不也是時下流行「衝衝衝」的最佳典範?不也可以當作東方的唐吉軻德?……

如果桃花林代表重新和解,總令人想到哲學傳統中嚮往的「天人合一」,這也是與西方近現代哲學中「人定勝天」最不同的思考;人類來自於自然,在自然中生存,終究回歸於自然,人類與自然原就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如何維持生態平衡?新世紀以來人類面對的諸多生存威脅,不也正教導我們應該學習嗎?

追日是夸父的夢想,我們曾有的夢想呢?遺落在哪裡?

e館小考: 活絡一下思維與想像吧!

如果夸父逐日的結果是:夸父死後變成太陽神;則你對夸父的印象會產生改變嗎?什麼樣的改變?為什麼?

歡迎進入高醫文學網http://kml.kmu.edu.tw回答問題與交流


enews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