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187 畢業前與畢業後醫學教育的連結--台灣現況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187期  醫學院


畢業前與畢業後醫學教育的連結--台灣現況

醫學院院長 賴春生


目前台灣之畢業前醫學教育是7年制的課程( 2年通識教育、2年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整合型教育、2年臨床實習與1年實習醫師 )。畢業後訓練包含一年的PGY課程以及根據不同科別需求所延伸出的4-6年住院醫師訓練。每一個專科醫師必修的繼續醫學教育課程是由衛生署委託個別的專科醫師學會來執行與管理。為了平順畢業前後過渡時期的學習環境與調適壓力,PGY課程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

反思SARS後期的健康照護品質,台灣社會對全人照護的期待很高。在2003年,為了促進全人照護的品質,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受衛生署委託開始了PGY訓練課程。目前1年的訓練課程中包含了24小時的基礎醫學課程、36個病例討論以及一個月的急診醫學、小兒科醫學、婦產科及相關專科選修課程。在2009年有988位合格的PGY課程臨床教師,至2010年共有1803位合格的PGY課程臨床教師。合格的臨床訓練教師必須完成7小時的六大核心能力教學技巧與40小時的臨床教學實習,其中包含最少6小時的門診教學、4小時的床邊教學、2小時的會議教學、6小時的評估及2小時的評估與回饋。理論上,每年從中央健康保險局撥付給醫院的醫療給付,其中之百分之三必須應用於臨床教學上。

從畢業前醫學生到畢業後年輕醫師之間的連結是個極大的挑戰,因為角色背景有劇烈的改變,包括從學生變為醫師,從單純教室到複雜的醫院,從 by order到desicion-making,從朝九晚五到天昏地暗的值班,從個體獨行到團體合作,從我行我素到病人為中心等,這些轉換充滿了壓力,因此必須建立明確的學習目標與安全的學習環境,不僅要培育臨床核心能力,而且要在強大的支持體系下真正地執行實務學習。畢業前學習與畢業後訓練間無縫接軌的教育策略應包括課程內容、學習方法、評估方法以及調適學習環境的改變。為了提供在學習過程中各階段不同程度的學習內容,畢業前後的課程整合必須要做全面規劃、實施與評估。歐洲醫學教育聯盟主席Dr. Harden 所提倡以outcome為基礎的”CRISIS” model( Convenience, Relevance, Individualization, Self-assessment, Independent, Systemic approach )是達到有效學習( learning effectiveness )的好模式。

基於畢業前後的連結點都發生在教學醫院,因此醫院的教學環境是否準備妥當是值得探討與重視的議題,Dundee大學Roff等人於2005年提出"畢業後醫院教育環境量表”( PHEEM, Postgraduate Hospit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Measurement ),進一步量化評估醫院是否真正落實臨床教學,此量表包含了角色自主知覺( perceptions of role autonomy )、教學知覺( perceptions of teaching )及社會支持知覺( perceptions of social support )三大面向。我國從2005年實施3個月期的PGY到2011年1年期的PGY,到底達到了初設的教育目標了嗎?或者某種程度只是重複Intern之學習內容?制度的改變必須與學習訓練的實務內容改變配合,因此利用PHEEM或類似評估方法來檢視醫院的教學環境是台灣醫界需要面對的首要之務,藉以延續連結從UGY到PGY乃至CME之有品質醫學教育。


enews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