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208 12元的高雄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208期  一方清靜 人文e館



目錄

12元的高雄

本校校友 黃信恩


12元的高雄/雙層公車

大學時我在前鎮兼了物理家教。每週四傍晚,從火車站搭2路公車往前鎮,九點半家教結束,再搭回火車站。

有次延課逾十點,險搭上一班準備駛離的2路公車。上車往後方移位時,赫然發現後座全滿了—一片深色面目,灰撲撲的T恤上盡是開揚的笑聲。

他們全是外勞,在加工區幹活。

公車沿成功路直行,那時沒有夢時代,沿路暗涼,過了三多路,招牌光豔,璀璨恍見。不久經漢神百貨,幾位時髦女子背名包,大小紙袋豐收地上車。她們沒搭計程車,或許是覺得在深夜,巴士是公信的、保障的。

這是十點過後的2路公車—意猶未盡購物的、汗流浹背加班的,分據車前與車後。但不管勞動或逸樂,所有人在這班車上都是平等的,12元。

後來幾次延課,我幾次撞見2路公車的對照現象。

如今2路公車已停駛,路線併入214路,我也不再兼家教了。或許2是隱喻,是命定,兩樣作息,兩支語系,就在2路公車上悄悄分層了—一班幽微的雙層公車,不同於倫敦、香港的垂直分層,而以水平分層方式,撰寫高雄的雙城記。(2012.07.31)


12元的高雄/冷公車

和香港市民92%仰賴大眾運輸成對比,高雄市民僅6%。即使捷運通車逾四年,我居住的小巷裡,仍有半數鄰居未搭過捷運。紅線橘線對他們而言,不見得便利,得等接駁車(有時一等是半小時),再轉捷運。想到此他們寧願機車一騎,省去這些瑣事。

捷運如此,公車更是。高雄有幾班公車是我定義的冷公車,班次少,路線偏,會搭的人必是掌握時刻的熟客,有種私家車的況味。比方91路。

那年我高三,去一位朋友家。我在自立路枯等五十分鐘,車來時,路面瘴氣、自身怨氣已混成一團。

不料車子開始盡其所能地迴繞,由東向西,再由西向東,以一種「己」字型的路線晃行。空蕩的大公車,整路只有我與司機。

「你要在哪下車?」司機打破沉默問了我,然後與我小聊。一小時後,我下車,竟像朋友般說出:「謝謝,再見!」

在高雄搭公車是小眾之事。或許因此,比起一些繁忙大城,高雄公車顯得溫吞、禮貌,多數乘客會在下車時和司機說:「謝謝!」彷彿是要達謝公車為你而來,司機為你而開。

而且,公車越冷,謝謝聲越響。(2012.08.07)


12元的高雄/辣公車

服役時,有次後送一位染肺炎之兵至軍醫院。辦妥住院後,已是晚間七點,我與駕駛兵開車晃到瑞隆路覓食。

一個窄促的三角窗,招牌用色粗糙,簡單五字「新港鴨肉焿」,顧客卻排了長龍。走進店家,飯焿、麵焿、米粉焿,一律五十元。我點了飯焿,湯匙怎麼撈都是肉,綿滑入味,略帶爆炒後的焦疤;焿裡則有辣椒片、蒜末、洋蔥與筍絲,勾芡濃郁,魂牽夢縈。

我往鄰桌看,卻見一碗火紅,食客猛將桌上辣粉灑入,拌得焿兒紅通通。食畢起身,我望店內環顧,驚見碗碗都惹紅,人人都嗜辣,好個重口味的地方!

後來回想,瑞隆路上小吃雲集,香、油、鹹、辣,或許與高比例的勞工有關。汗涔涔,腸轆轆,口味也重了起來。

味覺的慾念是強大的。退伍後,有天心血來潮,我從左營搭捷運到三多商圈,再轉紅18,憲德市場下,僅為溫習一碗鴨肉焿。我學著灑辣粉,冒汗地享用,既香且麻,我竟也有食辣的本事。

像是一種癮,後來常因味蕾躁動,劃過大半高雄來解饞。紅18遂成了我的辣公車,紅通通,暈麻麻,瑞隆路是味覺的小重慶。(2012.08.21)


  • 編按:作者黃信恩為本校醫學系校友,1982年生,現為住院醫師。喜歡以文字思考生活,寫作散文與小說。作品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時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等獎項,並入選年度散文選。著有短篇小說集《高架橋》,散文集《游牧醫師》。本校圖書館亦有典藏,歡迎借閱。


enews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