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23 別時容易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23期  一方清靜 人文e館

深情與無解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李商隱〈無題〉

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李玲珠


Image:人文館.jpg

義山詩自古即有「解人難」的詩評,或許根源於整體時代的變局,或許飽含詩人坎坷的人生際遇,更或許是詩人的多情善感;藉著豐富的象徵表達幽微細緻的波動,成為義山詩的特色,也許淒迷晦澀,指涉對象難以確認,但千古以下,仍能感受詩句直接傳達的動人力量。細究原因,應肇因於詩人捕捉到人類的同情共感,深情的背後也羅致出許多無解的真相;換句話說,正因面對無解,仍保有無怨無悔亦無求,更見生命的熱情,熱情不只有瞬間燃燒的形式,細水長流的時間汩汩,更蓄積了熱情的最大能量。

在知識的追求上,需要有解;在應付考試測驗上,需要公佈答案;我們習於思考在有解中,若一旦無解,必然造成爭議、混亂。但若轉個角度觀察,也許會發現生活中其實充滿許多無解:人與人的相遇、各種情感的羈絆、意外事故的撞擊 ……,太多事根本無法提出合於邏輯的解釋;所以詩人的幽默在「無題」,他已厚道地勸告讀者放下解釋,歡迎讀者直接進入詩境,感受無題後的深情,學習面對無解依然可以享受深情,那又何苦於汲汲真相,八卦一番對號入座,只為滿足暫時性答案的心安,卻讓自己陷入八卦後的更加混亂?!

如果味覺上失去辨識酸、苦的能力,我們會得到就醫的建議;但如果在生活中只能接受順心的甜味,拒絕失去的酸味與挫敗無解的苦澀,卻可能未發現失去生命完整的味覺。如果味覺能力應該包括酸甜苦辣鹹,也讓生命的味覺能品嚐酸甜苦辣鹹吧,這才是豐富的人生況味;隨順生活所遇,來者歡喜心受,去者點滴心頭,不怨天尤人,不憤懣嫉妒,心的寧靜平淡才能享受各種滋味。

「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可以是纏綿的戀情,也可以是父母對子女的呵護,可以是老師對學生的提攜,也可以是醫師對病人的照顧,更可以是每一分對理想的堅持,究其終則是放下所有無解有解的永恆情深。

e館小考: 活絡一下思維與想像吧!

檢視一下自己品嚐苦味的能力?黑咖啡、苦瓜、苦茶、苦藥...,有什麼方法可以沖淡苦味?加糖、牛奶、水、排骨……,加料的苦滋味如何?

歡迎進入高醫文學網:http://kml.kmu.edu.tw回答問題與交流


enews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