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248 片紙載天地 剎那成永恆-向陳瑞仁先生致敬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248期  分享園地


片紙載天地 剎那成永恆-向陳瑞仁先生致敬

香粧品學系 陳冠年教授


每個人都有拍照和被拍的豐富經驗,許多人家裡可能沒有幾本書或幾幅畫,卻有成千上百的相片,原因無他,拍照之事輕而易舉,泛黃的相片勾起舊時的記憶,讓人一再回味,有些甚至成為吉光片羽,彌足珍貴。

回首青少年時期的我,常流連在各種藝術展覽會場中,成為排解功課挫折的心靈特效藥。美術展、雕塑展、書法展、海報展、郵票錢幣展,當然還有攝影展,都是默默陪伴我苦澀成長的地方,掃去許多空虛滯悶。

當時我對攝影懷有相當誤解,認為創造那些作品比其他藝術傑作簡單多了,不過就是拿起一台相機,對新奇和美麗的事物從不同角度多照幾張,篩選最上相的,再作一些修補,如此而已,遠不如書法家的多年操練,一氣呵成;也不像水彩和油畫家才華洋溢,反復塗抹,細膩收筆;甚至海報設計的巧思和鮮明的主題,都更讓我拜服。

後來,漸漸地我從矇蔽無知中覺醒了。原來攝影真正的難度,不在於掌鏡的技巧和器材的優劣,也不是守株待兔的運氣,而是攝影家強烈的意志表現,包含敏銳的心思、長期的觀察、耐心的等候和無比的創意。此外,身體不僅負重,尚須克服尋覓的失落和環境的煎熬。尤其是捕捉動物身影的攝影師,在出征前總要先研究牠們的習性和動作,才可能有所收穫。當鏡頭攫取獵物的剎那,所有壓力集中在眼腦手一線,深怕錯失瞬間良機,徒呼負負。

攝影是典型的「入門容易入行難」的專門技能,拜新科技之賜,連七歲小娃都能把玩數位相機,再鈍感的人,都知道如何將鏡頭框住所欲的目標,按下快門。但論及專業深度,可不是三兩三就能上梁山了。在高超的攝影任務中,工具之運用只是基本功,一張幾十吋的面積的輕薄小片乃是經過千錘百鍊孕育而成,似乎帶來幾噸的厚實涵義。設立將近一世紀的「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其中最受矚目的獎項之一,就是特寫攝影獎,其作品或洞察社會敗象,或直指事件核心,令人震撼不已,其威力不下於一份權威報告,同樣擲地有聲。

修圖又是一項藝術,隱惡揚善之餘,必須顯明一張相片的宏旨,卻不能失之矯情,才能成就賞心悅目的真善美圖像。相片不只生動地描繪故事,也能陶冶心性和安定情緒。二十世紀國際攝影大師郎靜山曾經說過,他以相機「融合我國固有畫理,以一種善的理念,創造出具有美的作品。」上乘的作品散發深具特色的幽遠意境,郎大師開啟不同的角度,讓我們感受山川大地和悠久文化之美,跳脫筆墨揮灑極限,與天地合而為一。

在本校服務四十年甫退休的出版組元老陳瑞仁先生,是攝影一把手。對校園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瞭若指掌,捕捉人物神情和活動的精隨,可謂入木三分,述事飽滿。欣賞陳先生的作品,讓人心曠神怡,熱情洋溢,好像校園時時有陽光,處處有花香。謹以本文向陳瑞仁先生致敬,並祝他福壽安康。


enews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