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264 苦悶的刀痕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264期  分享園地


苦悶的刀痕

香粧品學系 陳冠年教授


時下流行歌曲「歲月這把刀」(林凡演唱,曲世聰填詞)裡有兩句:「這生活帶給我什麼,我有一腔熱血無處塗抹。」唱出失意者的心聲。當我們面對環境中的各種橫阻和壓迫,理念想法無處施展,情緒感動無從宣洩,身心就成為苦悶的祭品,忍受著,漫長的折磨。


「悶」這個字有意思,苦楚關在心門裡,透不出氣來。通俗地說,就是心情卡卡的,一時間過不去,總覺得不舒坦,煩絮難安,感受却不足為外人道也。尤其當自己的期待落空,或莫名其妙遭遇不公,或在乏味的步調中思欲突破,或與利害關係人意見相衝,都會形成苦悶的氣候,盤踞胸中。現代人每天清早睜開眼,湧上心頭的,往往不是輕鬆朗豁的感覺,而是又得面臨一日苦戰的氣餒。不論是行將面對的生離死別、還是經久未解的客戶難題、或是糾纏不放的卡債幽魂、年少子女的物質迷惘、坐困愁城的事業瓶頸,以及重重枷鎖的家庭紛爭等,都是苦悶的火藥庫。許多留洋學生有一件共同的苦澀經驗:身在異邦,語言文化,思維作法,與當地人格格不入,時而尷尬,時而憋扭,悔不當初未將外文唸好,如今羞愧地無地自容。此時,只有同鄉客彼此相憐,差堪安慰。


憂愁和苦悶好比難兄難弟,力道却不同。憂愁是對於人事物的一種牽掛,有明確的對象,然而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恐怕徒勞,頗有時不我予的無奈;苦悶則是處於閉塞的心理狀態,多半可以對症下藥,迎刃而解,關鍵在於解鈴還須繫鈴人。早已看淡個人得失的華人首富李嘉誠自謂幾件事情令他無法成眠:「第一,全球化的知識經濟時代,機會失衡成為新常態;第二,國家資源局限成為未來發展的難題;第三,人與人之間欠缺互信。」(錄自中國時報2014-6-28)這是憂國憂民,千鈞重擔,畢竟不能操之在我。李白「將進酒」豪氣干雲,「月下獨酌」落寞抒懷,這杯中物不是詩人的專利,却成了苦悶時的仙丹妙藥,帶來破繭而出的喜悅。作家正是最能體會苦悶的人,起因對景物人事無助的感傷,或搜索枯腸,靈感不彰。孟浩然「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淡淡情愁,引人共鳴;日本作家廚川白村的名著「苦悶的象徵」談到藝術家透過苦悶的洗禮,創造極富內在張力的獨特作品,可謂磨難的終極回報,好比千錘百鍊過後,寶劍於焉橫空出世;達文西費時多年完成「蒙娜麗莎」,當中的各樣滋味,昇華為完美的追戀,只有本人才能體會。

如何擺脫苦悶的轄制,以及減少它的發生?這是個大哉問。苦悶來時,有人借酒澆愁,有人傾訴好友,有人鑽進被窩,有人逛街旅遊。在許多人成長的過程中,苦悶如影隨形,或隱或現,揮之不去,似乎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與其除之而後快,莫如平常心對待。尤有甚者,解一時之困,不比尋永久良方,即改變思想牢結,放寬心胸視野。ㄧ位美國作家曾說:「ㄧ個人ㄧ生的價值意義,百分之十取決於他遭遇的事情,百分之九十取決於他面對遭遇後的反應態度。」巨大科技(Giant)老董劉金標的身影這幾年頗見諸媒體,倒不是談企業發展,也不是為新產品宣傳,而是如今年逾八十的他,憑著決心和毅力,完成騎單車環島的壯舉,下一步計畫還要將鐵馬踏進神州。這等能耐,年輕小夥子都未必能及。劉董以身體力行昭告世人:勇往直前才不負一生的年歲,豈讓苦悶得以追隨。


有人問:什麼刀最能貼近人生歲月的痕跡?菜刀?剪髮刀?刮鬍刀,還是手術刀?苦悶這把刀,恐怕年長者最知道,它時而鋒利,時而鈍挫。留下斑斑的刀痕,風霜中,刻劃生命的真實,怎能輕易抹去。唯有智者懂得收刀入鞘,享受真正的自在逍遙。end


enews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