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271 白吃的午餐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271期  分享園地


白吃的午餐

香粧品學系 陳冠年教授


「啥米!呷七碗飯就嘸免付錢?」天下真的有白吃的午餐?

論及「免費經濟」的濫觴,有一說是在上世紀初,吉列刮鬍刀(Gillette)的創辦人金恩.吉列(King Gillette)將商品以極低的價錢販售給軍隊,他預料這些軍人養成刮鬍子習慣後,將長期回購,此舉果然奏效,市場需求大開,奠定百年品牌的基業。打從數年前業者推出「零元手機加送門號」開始,人們對此十分有感,掀起熱潮,許多免費商品和服務加入此一病毒式行銷。讓消費者垂涎的,正是荷包裡省下的錢。免費(free of charge)一詞何等吸睛,豈可視而不見?食品業流行的免費試吃,店前排起長長的人龍,竟也創下驚人的營收。連電影「金牌特務」(Kingsman: The Secret Service)裡的惡首也利用人們貪小便宜的弱點,宰制世界。

真有這麼神奇?葫蘆裡究竟賣什麼藥?商人精明地隱藏動機,免費商品可能是個「誘餌」,好讓一尾尾的魚(消費者)輕鬆上鉤。除了前述的刮鬍刀,放長線釣大魚的例子比比皆是:新品牌的可樂大方分贈,銀行自動奉送高額度信用卡,醫院免費為老人健康檢查,律師事務所提供無償民事諮詢等,都能達到引誘的效果,商家索圖的,不言可喻。然而,閱讀電子報不用花錢,卻須忍受突然跳出來的廣告視窗,逼使你不得不視覺中斷,小有惱怒;無限暢飲的免費飲料必須搭配付費主餐才能享用,是否依然痛快?免費的按摩券只能在指定的時間和地點使用,唉,眼睜睜看它過期。這些「甜頭」都經過巧妙的設計,暗藏玄機,消費者總得要耗上一些機會成本和注意力。

值得一提的,網際網路早已成為免費經濟的沃土,搜尋引擎(search engine)任人自由漫遊,線上免費課程(open courses)衝擊傳統的學習模式,電子商務平台搭起訊息橋樑,時下常見的行動通訊裝置和小型應用軟體(App),讓我們在生活中找回更多主控權(當然,也遞出不少個人資訊)。總之,隨選經濟(on demand economy)方興未艾,正快速瓦解傳統經營型態,形成供需雙方更緊密的依賴。

行銷精神本乎價值交換,買方藉由所購的商品獲得滿足,賣方則賺取金錢利潤。「行銷金三角」中,廠商和員工的共同焦點,當然向準消費者。而今,免費交易活動改寫傳統交易模式,華碩公司董事長施崇棠謂之「羊毛出在狗身上,由豬買單」。這轉嫁由「第三方」(the third party)支付的概念,使得廣告商無孔不入,如影隨形,在免費商品背後,虎視眈眈。其實,在市面上看到各色各樣的買賣行為,只是冰山的一角,真正取決成敗的,是海面下不易察知的大礦源。高明的業者意欲消費者個資,在大數據(big data)的時代裡,它成為兵家必爭之物。資料經過蒐集、整理、分析、連結和重組包裝之後,轉賣給其他廠商,成為明裡來暗裡去的行銷利器。正如企業經理人杜英宗指出:將資訊去識別化後變成消費者洞察出售(按:消費者洞察指商品與消費者有深層的情感或需求連結),或在網路平台上提供客戶喜歡的免費服務,乃是時勢所趨。

今後的社會,強調個別化需求的滿足,例如醫界邁向「精準醫療」或個人化醫療(precision medicine/personalized medicine),僅憑病患的一滴血,就能掌握其病史,追蹤成因,從而準確治療。對醫院經營者而言,當中蘊含龐大的商機。未來,這個行銷網將逐漸擴大,其中包含免費經濟的項目,亦更繁多,意味著整體經濟產值和效益,必更形增長。「一個投機者的告白」作者安德烈.科斯托蘭尼(André Kostolany)曾說,「汲汲於小利者,難以成就大價值。」他且認為,資本主義最接近人類天性,簡言之,就是唯利是圖。這兩點見解啟示我們:市場已為免費經濟鋪設溫床,資料探勘(data mining)和客製化正是強效養分,資訊科技則是和煦陽光,帶給世界遍地開花的榮景。

漸漸地,我們視免費的供應為理所當然(take it for granted),習以為常之後,又期待驚喜不斷出現。下回,當遇見什麼極低價商品,甚至獲贈出乎意料的高級服務,哈哈,別大驚小怪,他們要的,是你身上更值錢的東西。end




enews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