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27 高醫的社會服務教育( 詳全文 )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 第27期 通識教育中心專題

高醫的社會服務教育

通識教育中心 林煜堯

高醫傳說中的社會服務課程開課囉!斗大的標語,正式的向大夥宣告高醫將要實地走入社區、服務大眾,開啟高醫人“服務“與”學習“的旅程。

社會服務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讓同學們提早接觸不同的對象,例如,老人、身心障礙者 … 等,培養與其互動的經驗。如此的人生體驗讓學生們可以產生新的社會價值,並訓練與人接觸的敏銳度,同時在透過溝通和幫助他人來訓練、培養學生的服務態度。其次,此通識課程的另一特色為:以學生的觀點、意見出發,設計出學生自己喜歡的課程,並且由學生團隊、通識教育中心、醫學院、醫社系及合作機構共同籌組規劃團隊,建立起校方、學生及社區的良好互動模式,進一步實現通識課程生活化、社區化、社團化的目標。

社會服務課程將規劃分為三個部分,包括大班級演講、座談會以及分組;分組活動與服務;綜合分享、交流與課程檢討。課程開辦至今已與“旗津區社區健康營造中心”、“台灣醫療史料文物中心”、“肌萎縮症病友協會”、“高雄市原生植物園創價協會”、“校園菸害防制計畫”、“高雄市柴山會”、“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心路社會福利基金會”、“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高雄市新興社區大學”、“高雄精神科附設社區復健中心”、“高雄市彩色頁女性願景協會”與“職場菸害防制輔導中心”等十四餘家機構合作,每家合作機構都依照其特性衍生出不同的服務宗旨,同學們即可依本身興趣選擇相關機構來服務、修課。

綜上所知,社會服務課程不僅只是一門通識課程,其中所蘊涵的更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與尊重,在課程結束之際,許多同學表示:雖然課業壓力及時間等因素的阻礙不能盡興於服務的樂趣,但在參與過程中所獲得的快樂與經驗並非金錢及課堂上可以得到的。所謂“入寶山豈可空手而回”,看來同學們都使出渾身解數,將整座山都搬回來了吧!學著用心付出但不去計較其成效為何,張開雙臂,你將擁有全世界,不是嗎?!

最後,本文將擷錄“醫社系三年級侯惠英同學”於“旗津參與心得”的一段話為本文劃下句點-「一群人單純只為了想盡點力付出,我看見人間最美的事物,那就是我們心中有愛。」


enews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