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280 外籍班導師輔導心得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280期 

外籍班導師輔導心得

醫技系 柯良胤助理教授

很榮幸本人103學年度起擔任醫技系第一屆外籍班班導師,從第一次非正式的在系辦公室與幾位提前報到的同學見面起,就開啟了這個充滿挑戰卻非常溫馨的經歷。外籍班學生有幾個特色:一、文化多元性:學生來自不同國家,擁有不同英語口音,來到相對保守的蕞爾小島;二、專長多樣化:部分學生有化學、人文或醫學專長,另外半數學生擁有研究或志工經驗;三、溝通雙向性:勇於表達個人想法意見,希望課堂上或課外都能夠與老師溝通互動。

有鑒於此,輔導外籍學生首先需要解決語言隔閡。當時高醫舉凡e-mail系統、網路選課系統、學生問卷 …都是中文,許多學生修完一整學期的課程之後發現沒有在選課名單內;生活上,簽署任何合約都是等同盲簽或被迫,學生不了解學生保險或健保的權利義務,購買手機也不知道與業者的約定條款與費用,最後也曾發生了帳務催討公司威脅恫嚇。整個大環境改變是緩慢需要時間的,導師本身唯有從聘用實驗室助理開始,選用具有留學經驗與流利外語能力,營造一個友善的環境讓學生獲得友誼與幫忙。

再者,需要適性教學,配合學生的能力、興趣與需要,而作因應與導引式調整。目前最為頭痛的問題是:通識課程很少有老師願意英語授課。學生認為一個國際化的大學,除了醫學專業課程外應該有哲學、兩性、人文相關的通識課程,然而事實不然;雖然目前有Greek Mythology選修課程,然而選課抽籤時外籍生全部落空,也爆出可能有排斥外籍生的爭議。身為班導師,本人僅能微薄的給予通識中心建議與加強對學生的輔導。

針對學生需要雙向性溝通,老師必須改變上課模式,增加互動討論與學生上台報告的時間。許多老師受限於語文能力,僅課堂宣讀教學內容,但是相反地學生希望隨時可以表達意見與詢問;透過討論可以清楚解答疑惑,並引發動機自主學習,往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外籍學生的創造力與可塑性非常高,利用分組報告,可以讓成績好的同學幫忙其他同學學習,解決成績差異過大的情形,同時看到不同的教育文化特色。

從初步得到外籍生的信賴,未來我希望自己再提升輔導知能,並增加自己對於不同文化的認識與涵養;相信唯有讓每個學生感受到獨特的看待,才是同理心的表現。另外,希望利用自身經驗,分享與外籍生友誼和感動,進而影響其他老師加入外籍班授課行列的意願,設法增加英文授課的通識課程與專業課程,讓整個學校落實國際化,朝著世界一流的醫學大學邁進。


enews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