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283 高醫書院的挑戰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283期 


高醫書院的挑戰

高醫書院副院長 周逸衡講座教授


書院教育模式有其發展背景、歷史與環境。從最早的英國牛津大學書院為大學教育核心的原型,到美國哈佛大學將各學院大學部學生依住宿宿舍納入書院;在亞洲有香港中文大學要求住宿學生一律參加書院、並開設部分通識課程的辦理模式,也有台灣清華大學、政治大學、東海大學等由學生自由申請參加、完全自我學習的模式;高醫書院在適應當前臺灣地區高等教育的主客觀環境下,從事大學生品格教育與公民教養新模式的建造。

大學教育不應只重知識的傳遞,更應重視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因為知識著重於認知的建構,強調系統性、完整性與普遍性,而解決問題時卻不能只靠知識,必須學習如何面對各項情境、選擇達成目標所需的合適方案,此時所依賴的便是價值、信念與態度。高醫書院教育即係以塑造態度、信念甚至價值為目的之教育新模式。因此高醫書院的教育核心理念為「感恩、熱情、尊重、禮貌、團隊、關懷」,此六大核心理念與醫學大學的屬性頗有關連,乃在實踐創辦人杜聰明博士之教育理念「醫人之前、先學會做人」,希望將它們成為學生一生在人際互動中極為受用的品格養分。陶塑學生品格的體驗課程,在高醫大已行之多年。書院將通識體驗課程原有之「大學入門」與「服務學習」兩門課透過設計,搭配重視身教與境教的書院教育,串接起正式課程與非正式課程,形成高醫品格教育的特色。

高醫書院以有限的經費、在短短的三年裡,嘗試對1200多位同學從事品格教育與生活教養,目前已初見成效。整體而言,可歸納出以下幾個關鍵的成功因素:

  1. 學校當局的大力支持:本校校長親自擔任高醫書院長具有高度宣示性之意義。此外,由於傳統上醫師在臺灣社會中的地位頗高,臺灣醫學界傳統上對醫師人品的期待亦高,因此學校資深教授和管理高層皆贊同對學生加強品格教育。此點對高醫大在推展書院教育上具有先天之優勢。
  2. 竭力避免影響其他單位之運作:高醫書院由通識教育中心主導,在推動書院教育時盡可能僅使用該中心本身原有職掌可掌控之資源,如通識體驗課程、體育與藝文賽事、動態藝文活動以及通識教育中心教師等來與書院工作相結合。所使用經費則來自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之專案補助,不會壓縮校內其他單位原有之經費預算。
  3. 不遺餘力地溝通與宣傳理念:由於每學年行政主管或有更替,高醫書院從開始迄今皆不斷透過校內多重管道,例如行政會議、校務會議、導師會議、首長協調會、教學卓越計畫會議、新生家長座談會、新生訓練、各式公聽會、甚至各學院院務會議等等,多方宣傳書院之理念及作法,以期形成共識與尋求支持。
  4. 建立支持書院推動的制度、吸引具相同理想的同工群:高醫書院很幸運地能找到一群熱情、有理想的老師同工,大家在相互砥礪之下,交互影響、彼此勉勵投身此一極富意義、而短期內對個人名利無甚裨益的工作。然而人的熱情容易有起伏,教育工作則必須有持續性。透過建立若干支援書院推動的制度,如通識體驗性課程、書院導師評鑑與升等服務加分、生活助理進住宿舍等制度之建立,可使導師們得到鼓舞亦有助於書院工作之推進。

當然,任何創新皆不可避免會受到挑戰,高醫書院未來發展所面臨的主要挑戰有三:

  1. 政策的延續和經費的持續支援:高醫書院為現任校長大力推動之目標導向型計畫;然校長有其任期限制,因此未來政策的延續與否為一重要之變數。此外,現階段高醫書院經費來源為教育部「追求教學卓越」專案補助與學校之相對補助款,也就是倚賴外部競爭型計畫的取得始能獲得經費的支援。未來倘需全數轉由校內經費支應,是否仍能獲得學校各方支持亦為重大之變數。
  2. 書院制度的內化和分工:高醫書院目前為本校教學卓越計畫下的一個主軸計畫,將來制度的內化是一個必須面對的挑戰。因為制度的內化是高醫書院能否在高醫生根的關鍵,內化後是否仍能保留原有之動能與效果、更是高醫書院教育是否成功的關鍵。高醫書院目前由通識教育中心主導,盡可能使用該中心本身可掌控之資源,問題尚不明顯。然而一旦制度內化不免會涉及到與學生事務處的分工與權責劃分問題,例如宿舍管理、社團經營、學生輔導等等皆是;屆時是否能夠維持事權統一及與通識課程之密切結合,將係一大挑戰。
  3. 校內教師的認同和參與:書院導師來自全校不同學系,部分學術主管並不特別支持所屬教師加入書院之行列,甚至有認為投入書院活動會影響到教師的升等或評鑑表現者。書院導師基本上是一種教師個人對教育理想的使命感與奉獻,此種熱誠必須有一定的友善環境支持才能持續增溫。在當前高等教育大環境「萬般皆下品,唯有研究高」之情勢下,除非高醫大能持續營造對書院教育友善之氛圍,對書院導師給予肯定、賦與尊榮,否則書院教育在高醫仍有可能只是曇花一現而已。


enews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