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295 愛與尊重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愛與尊重

香粧品學系 陳冠年教授


在大學推甄面試中,筆者曾向考生發問:『請舉例說明「我離開他(她)是為了與他(她)在一起」這句話的含意。』學子們搔首晃腦,支吾其辭,不知所云。生活中許多事情,存在合理的矛盾(Reasonable contradiction),譬如「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大家都能心領神會。這種反差(contrast)的力量,十分可觀,父母對子女「愛之深,責之切」,就帶有無比的勇氣和耐心,否則只是流於自我發洩,殆無裨益。


前不久有兩齣英國腔濃重的電影上映-「我就要你好好的」(“Me Before You”)以及「飛越奇蹟」(“Eddie the Eagle”)。前者描述保有赤子之心的女主角露薏莎,為分擔家計任職居家看護,男主角威爾因全身癱瘓受其照顧,雖在極其苦悶的世界裡獲得露薏莎春雨般的滋潤,卻無法撼動其一心求死的意志,在雙親好友的忍痛成全下,終於了此殘生。露薏莎哀痛者,不是優渥的工作機會憑空消失,也不是似有若無的愛情小苗慘遭拔除,而是自己喚不回威爾的那份不捨和失落。他肉身的雙腿雖不能行走,內心的行動卻無比強大。露薏莎於焉豁然開朗:愛他,就要尊重他。這是兩難的煎熬,有違本性常情,卻是人生必須學習的功課。後者取材於一則在英國家喻戶曉的真人真事,有一位凡夫俗子愛德華茲(Michael Edwards),並非運動優才,卻有滿腔熱血,志在參加奧運。因緣際會下,捨棄夏季奧運改衝冬季奧運,在1988年加拿大卡加利(Calgary)的奧運跳台滑雪競賽中,以世人難以置信的表現贏得淚水和掌聲,激起祖國人民的澎湃熱情。大家因此看見,原來,天空是任由你翱翔的地方,只要你想飛,誰能阻擋?片中愛德華茲的母親,即使在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地步,依然是他溫柔而堅定的供輸,是不能磨滅的幕後支柱。


愛與尊重這兩種內心的作用,在某些情況中,出現尖銳的衝突。朋友問如何幫助孩子英文進步,筆者並非專家,只勸對方不要揠苗助長,讓孩子在自主樂趣中學習,方為上策,對方回說孩子逃避學習英文,已經無計可施了,如何讓他們「自主」?這就是為人父母的困窘難處,過度在乎子女是否依照期望的模式成長,而能自立自強,卻眼見他們軟弱而無所作為。此時,爸媽難免陷入一種糾結:秉於愛的天性,「恨鐵不成鋼」,卻逼使孩子們退避三舍;尊重他們生活的主權,反而看見更多人生的風險,懷憂憤倦。此時,父母亟需超乎尋常的智慧,正如聖經所言:「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羅馬書)


順道一提,東西方社會的價值觀,在許多地方顯得不同,甚至南轅北轍。有一回,在筆者參加的聚會中,講者隨機詢問在場的男士:『如果在妻子對自己的「愛」與「尊重」二者只能擇一,你會期待妻子的選擇是甚麼?』回答尊重者,約占四成,大家更在乎妻子的愛(六成)。講者說,相同的抽樣調查,在美國社會,「尊重」則占七成五。何為婚姻的基石,不言可喻。


新近知名小說「愛在他鄉」(“Brooklyn”)的故事頗富啟示性,在愛情中心猿意馬的愛莉絲,經命運之手的詭譎鋪排,終於回到夫婿東尼的身邊。作者不無闡明:愛與尊重其實是同一件事,東尼似乎深諳此理,因此最得天意眷顧。愛來自一己的情感,尊重出於自我的節制,兩者可以互為支持,造就和平。家庭婚姻固是如此,世局政治何嘗不然?


enews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