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300 吸引優秀人才來台是政府的責任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吸引優秀人才來台是政府的責任

本校 楊俊毓副校長

  報載一位擔任軟體工程師的德籍人士,來台工作近20年,已取得永久居留證,但其在台出生子女,依現行法規只能拿「依親居留證」,影響其子女之工作資格。外籍人才留台意願,除產業環境、待遇條件、福利制度,家人也是關鍵,政策的侷限,勢必將人才往外推。

  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支持企業成長所需,也是競爭對手難以複製的優勢。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更直言「經理人的素質與績效是企業唯一可以依賴的競爭優勢」,這個道理推論到國家的發展也是一樣的,人才是國家的根本,為政首在得人,「理國以得賢為本」,清朝名臣曾國藩嘗言「中興以人才為本」,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道理。處在國際競爭激烈的時代,各國無不以培育及延攬人才為首務,沒有優質人才的國家,將成為國家發展的限制條件 ,知識經濟的時代,更突顯了人才資源的重要。

  在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各國諸侯為擴展政治勢力,圖強稱霸,無不想盡辦法廣徵天下賢才,這個時期的奇才異能之士,普遍來往於各國之間,出謀畫策,比歷史上任何時期有更多的機會推銷自己,一展抱負與長才,因此,「楚材晉用」可說是非常普遍的現象,那時各國的國君都意識到想要成就霸業必先從得到人才開始,「鄰國有賢才,敵國之憂也」,因此各國國君均以招徠人才為首務,深怕人才被鄰國優先提拔,就只能「望才興嘆」,《大學》一書即說「見賢不能舉,舉而不能先,命也」,意思是說,見到好的人才,要趕快薦舉提拔,太遲了,就失去人才發揮才能的時機,這是為政治國之道,若不能任賢使能,那是國家的命運該如此,還能怪誰呢?

  話說秦王䇔政未統一天下前,韓國人想出一個「疲秦計畫」,派水利工程師「鄭國」前往秦國獻䇿,說服秦王在關中地區修築水利工程(後稱鄭國渠)以耗費秦國的人力與物力,後來陰謀被識破,秦王政大怒,準備把非秦血緣的人才驅逐出境,楚國人李斯也在被驅逐名單之列,李斯在不安之餘上書秦王,他告訴秦王若只是想雄霸一方,將客卿趕走當然可以,但如果志在帝業,就應該廣納賢才。如今驅逐客卿,等於讓人才去幫助其他諸侯,強大自己敵人,更可怕的是被驅逐的人才必定對秦國有恨,這樣做,希望國家沒有危險,是不可能的啊!「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求國之無危不可得也」,這就是李斯說服秦王的一篇歷史名著「諫逐客書」,文中李斯也寫下了「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的千古名句,期望秦王不要排斥人才,要把人才留在秦國為己用,正因為秦王聽從了李斯的諫言,最後才能統一天下。秦未統一天下前,所用的名相包括百里奚,蹇叔,商鞅,張儀等都不是秦國本土出生的人才,但秦國歴代諸王都做到了中庸治國平天下的九項大原則之一的「柔遠人,則四方歸之」的政策,因此而能崛起邊陲,最後統一中國。

  無獨有偶,美國二十世紀能成為世界的強國,靠的就是開放的移民政策,把世界各國第一流的留學人才,留為己用,促進美國的發展,使美國成為第一強國,傲視全球,這是現代版的「楚材晉用」成功的最佳案例。當然,不是外來的和尚就會念經,對於延攬的外籍人士,也必須有一套評估機制,如果是國家發展真正需要的人才,就必須獎勵任用,不要將人才往外推,政府的移民政策就要突破制度約束調整修正,這樣才能讓人才源源不絕為台灣所用,設若能力不足,徒具虛名,也應多尊重並錄用自己所培育的本土人才,「送往迎來,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遠人也」之立場也要守住。

  全球化的時代,地球村將打破疆界壁壘,楚材晉用是大勢所趨,如何提出良好工作環境以吸引人才為(回)國服務,已成為政府要務,當然,政府也應有積極的人才培育計畫,如此雙管齊下,才能為國家的經濟發展開創更美好的明天。



enews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