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301 老年問題:討論與省思
出自KMU e-News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01期
老年問題:討論與省思
人文社會科學院 王儀君院長
2015年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提出長達一百八十四頁世界人口老化(World Population Ageing)的專題報告。報告分為四個部份:1) 簡介與發現之數據,2) 人口老化的面向及各位數據,3) 發生的原因與現狀,4) 老年社會與社會的永續經營。報告中顯示,從2015年起算的十五年,六十歲以上的人口是以百分之六十五的比例成長,到2050年,八十歲以上的人口將到達四億。而全世界老年人口成長最快速的依序是是拉丁美洲、亞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和歐洲。老人化的原因不外乎過去三十年來生育率的降低和壽命的延長。到2050年,許的地區工作人口和非工作人口的比例將拉近至3.5比1,因此缺少退休金或年金思考的國家與社會將導致老年的貧窮化和大幅度的福利支出,同時將影響經濟的發展(http://www.un.org/en/development/desa/population/publications/pdf/ageing/WPA2015_Report.pdf )。這些警訊所引申的社會永續經營策略散見國內外各大學,其中包括: 1)提倡老年健康的維護,2)延後退休年齡,3) 降低所得替代率,4) 早規劃醫療服務,以及培育相關領域人才。以下為值得參考的例子:
康乃爾大學人類生態學院所設計的老化與健康學程,大學部課程由低階至高階課程包括成長與老化簡介、老人學、正向心理、身體與心理健康、壓力與情緒、行為科學與腦部科學的道德挑戰、神經科學等(http://www.human.cornell.edu/hd/research/rig/aging-health.cfm )。該校和許多生物工程相關學科,也積極投入醫療產品和科技產品的開發,以提升老年生活環境的便捷。同時,健康老年人的獨立性、尊嚴、持續工作的意願也和大學裡的樂齡學院相輔相成,不過,為了培養年輕人關懷老年人的需求和環境,大學內也做了許多變革與強化。加州大學和紐約大學系統的社會工作碩士班在現有學制中強化學生的文化經驗、語言技巧和一年以內有薪或無薪的實習機會。除基礎的行為學、社會福利政策和研究之外,強調服務者必須尊重的文化差異和必須了解財務和道德的面向。為了增加專業視野,精神病理學、諮商領域和法律涉及老人的家庭暴力則列為社會工作學系碩士班的必選課程。至於英國皇家護理學院所強調的老人照護指標包括了dignity in care、dignity at the end of life、stroke services、falls and bone health、mental health in old age、complex needs、urgent care、care records、healthy aging、independence and well-being (An Aging Population 16)。至於照護有特殊需求的老年人口,皇家護理學院還提供了許多資源供各機關參考,Susan Tomita強化被虐待和疏於照顧的老人的關懷(“Mistreated and Neglected Elders” 221)。Tomita關注的老人案例中更有身分之盜用、財務與精神的凌虐等。反觀國內,老年社會正以快速的步伐來臨; 一方面,政府與學界必須在學理上進行法理與老人年金的規劃、從事老年照護者的機構與培育專才的學校也要認知跨學科不可或缺,另一方面,一般人的健康老年的觀念必須及早培養,因此強化服務整合、充實社會資訊,已是政府、學校與醫療機構刻不容緩的挑戰。
- 參考文獻:
- World Population Ageing (聯合國報告):
http://www.un.org/en/development/desa/population/publications/pdf/ageing/WPA2015_Report.pdf - 康乃爾大學學程:http://www.human.cornell.edu/hd/research/rig/aging-health.cfm
- An Aging Population: Education and Practice Preparation for Nursing Students Learning to Work with Older People. Royal College of Nursing. https://www2.rcn.org.uk/__data/assets/pdf_file/0005/149558/003222.pdf
- Tomita’s“Mistreated and Neglected Elders,” see Handbook of Social Work in Health and Aging. Eds. Barbara Berkman and Sarah D'Ambruoso. Oxford: Oxford UP, 2006. 21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