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314 國家之敗,由官邪也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14期  分享園地

國家之敗,由官邪也

本校 楊俊毓副校長

  據報載,消防署前署長黃季敏,被控利用消防署採購標䅁時,收受廠商賄賂2076萬元,檢調搜索時,曾在他家及他在台塑的辦公室搜到市價近3千萬元的黃金金條,並搜到以其胞兄名義開立的黃金存摺,帳戶內黃金價值達3千5百萬元,媒體曾封他為「黃金署長」,台北地方法院審理5年多,日前宣判,黃季敏被依貪污,收賄等罪,被判18年有期徒刑,並沒收不法所得。
  賈誼是漢文帝時的思想家與文學家,他有一篇《鵬鳥賦》的文章提到「貪夫殉財兮,烈士殉名。誇者死權兮,品庶馮生」,意思是說貪婪的人為錢財而死,剛勇堅毅的人為名譽而忘生死。誇耀權勢的人,死在爭權上,普通的庶民,就只知道生存活命保身。照理說,職位必然是與俸祿相稱的「位必稱祿」,俸祿也必然是與用度相稱的「祿必稱用」,國家一定要使官員的日用衣食各種用度,支出與收入平衡,並時時都有積餘藏存,這就是荀子所言相稱的道理「皆使衣食百用出入相揜,必時臧餘,謂之稱數」。
  消防署署長在國家文官體系係職務列簡任第十三職等的高階文官(我國最高常任文官是十四職等),其薪俸應付家庭所需,應是綽綽有餘才對,無奈,他不能廉潔自持,利用公權力及職務之便,謀取個人利益,導致如今可能鎯鐺入獄,身敗名裂,應驗了賈誼所說的「貪夫殉財兮」。
  北宋時官俸優厚,且曾承平一時,為官者因此侈靡成習,資治通鑑的主編司馬光唯恐其子司馬康也沾染時習,寫了《訓儉示康》的一篇家訓文章,文中司馬光自述其天性儉樸,不喜華靡,更嘆世俗日漸奢華,暢言節儉是一切德行的根源。
  他說一個人能節儉,欲望就少,為官者欲望少,就不會被外物所支配,才可以依據正道行事「君子寡欲,則不役於物,可以直道而行」;反之,奢侈欲望就多,為官者欲望多,就會貪求富貴,枉曲正道而招致災禍「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因此為官者,就會貪財收賄「居官必賄」,司馬光凡事依道(法)而行,為官自然光明磊落,因此他嘗自云「吾無過人者,但平生所為,未嘗有不可對人言者耳」。司馬光的修養實可做為官僚體系公務人員的典範。
  晉朝大詩人陶淵明,他的田園詩作,傳頌久遠,他其實有個很有名的曾祖父叫陶侃,「陶侃運磚」的故事大家也是耳熟能詳的。
  陶侃之父早亡,家貧,由母親湛氏努力紡織賺得之工資撫養長大,陶侃年輕時在潯陽縣擔任管理河道及漁業的魚梁吏小官,有一次他把一罐土罐裝的腌魚,託派官府裡的差役送去給母親,他的母親卻原封不動的交還給來者,並且寫了一封信給陶侃「嘗以坩鮓餉母,母封鮓付使,反書責侃」,責備陶侃「汝為吏,以官物見餉,非唯不益,乃增吾憂也」,意思是說,你做了官,把公家的東西送給我,這對我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增添了我的憂慮啊!
  對於做了魚梁吏的兒子,能夠進行廉潔教育,公私分明,實為可敬可佩,陶母的教育也深深影響陶侃的一生,勤儉清廉的陶侃,終於成為國家的棟樑並成為流芳千古的名人,陶侃的母親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的四大賢母之一。
  現代人讀「陶母責子」的故事,應該感悟特別深刻,政府更應積極落實廉能教育,公務員也應自我期許遵守「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以公共利益為依歸,建立良好政風,羸得老百姓信賴與尊敬(註:四大賢母分別是孟子的母親:「孟母三遷」,「斷織教子」;陶侃的母親:陶母「封壇退鮓」教子;岳飛的母親:岳母刺字「精忠報國」教子;歐陽修的母親:歐母「畫荻教子」)。
  《左傳.臧哀伯諫納郜鼎》記載了以下的故事。春秋時代,宋國滅郜,得其大鼎,是為郜鼎,宋國的亂臣華父督發動政變弒殺宋殤公,擁立宋莊公,宋莊公為取得國際社會的支持,承認宋國的變局,以賄賂的方法討好其他國國君,魯國得到的賄賂就是郜鼎,並將其置放於太廟,臧哀伯出面勸諫魯國國君。
  他說國家的衰敗,都是由於官員的不正當行為引起的,官員之所以失去德行,是仗恃著長官過度的寵愛,與明目張膽的受賄「國家之敗,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寵賂章也」,把明目張膽作亂而得到的賄賂器物郜鼎放在太廟,這怎麼可以呢?
  「國家之敗,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寵賂章也」這一句話是歷代君主為政警語,縱容貪官汙吏的結果,往往造成民不聊生,政治敗壞,最後極易導致官逼民反,國家敗亡。這些年,台灣政府官員的貪瀆事件,層出不窮,不絕如縷,成立才六年的法務部廉政署,應更致力於打擊貪瀆,維護政府廉潔與社會正義,你們的任務真是任重而道遠。



enews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