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318 【月印萬川-高醫經典人物】上醫醫國-張博雅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18期  【月印萬川-高醫經典人物】


上醫醫國-張博雅

  • 本校醫學系第九屆畢業
  • 現任:監察院院長
  • 曾任:嘉義市市長、立法委員、行政院衛生署署長、內政部部長兼臺灣省政府主席、嘉義市社區大學校長、中央選舉委員會主任委員

  現任監察院院長張博雅,也是張醫師、張市長、張教授、張立法委員、張署長、張校長、張主委、張資政……,是高醫第九屆醫學系畢業的學生,曾獲得第一屆傑出校友獎的榮譽。縱橫杏林與政壇半世紀,成就耀眼,是楷模,也是標竿。

  張院長在高醫求學期間,高醫仍處於草創時期,硬體建設並不突出,學校還沒有什麼社團,她除了和同學往來外,便是專注於課業。畢業後,她即進臺大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繼續攻讀碩士。取得學位後,曾短暫於臺灣省防癆局擔任醫師,回校服務後不久又前往美國求學,又獲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碩士。

  為何選擇公共衛生?張教授說,啟示來自唐代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所說:「醫有三品,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又曰,上醫醫未病,中醫醫欲病,下醫醫已病。」一般臨床醫學的醫療可以醫人、救人,是一對一的救治;但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更能使大眾免於或減少疾病的折磨。這段話讓她能用更宏觀、更遠大的視野,來看待醫生這個行業與疾病這個問題。

  1971年,張院長回到高醫任教,由講師、副教授而教授,在校服務十三年多。由於擔任嘉義市市長的母親許世賢博士於任內去世,她受鄉親熱列邀請,並承襲母親遺志,參與嘉義市市長的補選,以教授兼公共衛生學主任的身份順利當選。

  1973年12月15日起展開她的政治生涯,兩年後市長任期屆滿,又獲連任。六年的地方淬鍊,由於施政和操守受到市民的一致稱許,即競選立法委員,獲高票當選,在任職期間,又獲拔擢入閣,擔任行政院衛生署第五任署長,從政範圍從一個城市的首長到問政的民意代表,又擴展到為全國擘劃醫療的最高主管。

  張博雅院長在擔任行政院衛生署署長的七年三個月間,積極參與公共衛生醫療的政策發展和品質管控。從疫苗接種、三麻一風推動、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的嚴格宣導,安寧療護的推動,鼓勵器官捐贈及骨髓移植,再到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的正式設置,以及國家衛生研究院的創設等等,政績豐碩、成果斐然。她最引以為傲的另一項成就,是前後規劃了7年的「全民健康保險」能夠付諸施行,回想起當初推動全民健保之路,她沉吟了一下說:「那是一條艱辛之路,也是一條非走不可的路。」透過不斷的溝通、修改,給合了勞保、公保、農保的三種不同體系,十三種不同保險制度,最終獲得朝野共識,在1995年3月1日開始全面實施,為臺灣的醫療史開創了嶄新的一頁,為中華民國最重大的社會建設工程;是全世界名聲響亮的全民健保,實施十九年多來,吸引許多國家專程派人前來取經,無形中為臺灣塑造了一個非常正面的國際形象,更為全世界的健保體系樹立了一個新的里程碑。

  憶及半世紀前在高醫校園,張院長不掩個性中的活潑,有些得意的說,那時她身為全班唯一的女性,上課永遠有人為她留下位子,她也透露在回母校時,公共衛生學科有一部很大的,也是全校唯一的計算機,當時眼科陳振武教授都來充份利用;張院長強調,她所說的計算機可不是現在一般的計算機,而是比當今的電腦更大,每次做統計分析都必須要用到的輔助工具。

  高醫從當年位居後火車站的農地建校,在董事會及眾多師生的努力下,篳路藍縷直到今日的規模,張院長自己一路也從高醫的學生成長為高醫的老師,並前後擔任15年的高醫董事會董事,對高醫的發展自是深有體會。她勉勵學弟妹們不可妄自菲薄,在高度競爭的年代,要不斷充實自己,知識上既要「專」、也要「通」,才能適應職場上的各種變化、進展與要求。每個人的健康管理更是不可或缺,有了健康的身體,才有辦法為自己、為家人、為社會、為國家服務。張院長特別叮嚀學弟妹們:「健康是您的權利,保健是您的責任。」這同時也是她為謀求眾人福利的同時,時刻提醒自己的一句話。

  從醫生、教師的崗位,走向政治的舞台,張院長全心投入公共事務,過程中發揮領導者的風範外,更在意透過各種措施帶給民眾更好的生活,高醫「堅忍自強、勵學濟世」的精神,在她身上體現無遺。

(本校醫學系陳彥文 撰稿)

enews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