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327 【月印萬川-高醫經典人物】大格局風範的領導者-黃俊雄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27期  【月印萬川-高醫經典人物】


大格局風範的領導者-黃俊雄

  • 本校醫學系第九屆畢業
  • 現任:馬偕醫院榮譽顧問醫師、台北醫學大學兼任教授
  • 曾任:馬偕醫院院長及董事長、陽明大學醫學系教授、中華民國骨科醫學理事長

  走進黃俊雄醫師的辦公室,僅有簡單的幾樣擺設,樸實平淡,這和我們印象中忙碌的醫師形象有些落差。經過詢問,原來退休後的黃醫師便不再與年輕人「搶飯碗」;因此醫院留給他的辦公室已鮮少踏入。黃醫師性情隨和,不爭名利,「凡事隨緣,該得到的就會得到」,這是他的人生哲學。

  三小時的訪談裡,我們隨著黃醫師的敘述,快速走過他精采的人生歷程。黃醫師選擇醫學系這條路,和早年社會風氣息息相關,而就讀高醫,則是命運的安排;重考的他差了三分,與臺大醫學系擦身而過。因此起初進到高醫就讀,黃醫師有些不甘願,「但既然走了這條路,我還是很認真地做」,最後他用如此的態度面對自己的命運,以第二名的優異成績畢業。

  高醫在黃醫師的初始印象裡,是簡陋不堪的。那時學校剛創建不久,連教室都向附近的國小租借,附設醫院規模極小,只有三百多張床位,導致許多畢業生不願留在附設醫院,黃醫師也因此輾轉來到臺北馬偕醫院服務。對於學校現在的改變,他笑說:「早知道現在進步這麼多,當時就不離開了。」

  到馬偕受訓的黃醫師,原先的選擇是當時馬偕最具權威的整形外科,但當時訓練他的羅慧夫醫生認為他個性豪放,於是建議他朝骨科發展。黃醫師後來也覺得很有道裡,他說:「還好沒去做整形外科,小小一個傷口要縫半天,我真的沒耐心。」

  三十多年來,黃醫師與馬偕醫院經歷種種考驗。擔任院長職位時,黃醫師仍堅持親自看門診,他說:「若是離基層太遠,會不清楚制度真正的瑕疵。」當時許多治療需要照射胸腔X光,但主治醫師常未留意患者的照後結果,等到日後患者發現胸部有異狀,主治醫生免不了吃上官司。往後黃醫師便要求負責胸腔科的醫生,若是發現異狀,要盡早通知主治的同仁。由此即可看出,從錯誤中學習並即時改正,是身為領導人的重要風範,也是黃醫師教我們的寶貴一課!

  黃醫生雖然勇於改革,卻又謙卑地尊重既有體制。根據規定,馬偕院長可連任兩次,總計可當十二年,滿六十六歲須退休。2007年底,黃醫師滿六十六歲,有人建議他「再留三個月,把第二任做完」,但黃醫師不願那麼做,對他而言,名利不重要,身為領導人,就該以身作則,原有的制度不能破壞,否則將遺臭萬年。他的毫不戀棧,為後輩樹立一個最好的典範。

  在研究方面,黃醫師開始從事研究時早已年過五十,從一開始的講師,自己花錢請助理幫忙,至六十三歲終於取得教授資格。自從做研究後,黃醫師連續四、五年都申請到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甲種獎金,直到甲種獎助廢止。聊起研究生涯,他自豪地表示:即使當了院長,也沒有荒廢研究。有一篇文章在最好的骨科期刊發表,因此還被威爾斯國際醫學研討會請去擔任主講人;甚至曾發生有研究生直接複製我的論文,竟不知我就是審查委員。

  對於在工作與研究之間如何取得平衡?「抓住大方向的目標,不要管瑣細的事」是黃醫師的行事原則;因此,即使再忙碌,也不能忘記最初服務的本質。採訪最後,黃醫師給年輕學子一些建議:年輕人要有冒險精神,不要氣餒;往後如果成為領導者,要記得做一個大格局的領導者。此次北訪黃醫師的過程中,對於他面對事物認真投入的長者風範著實印象深刻。無庸置疑地,他是我們敬愛的學長,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本校心理系王姿尹 撰稿)


enews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