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32 【診療室的365天】二十年前的住院醫師申請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 第32期 分享園地

【診療室的365天】二十年前的住院醫師申請

19屆校友陳至興

快退伍的前半年,正是各大醫院接受住院醫師申請的開始。那時我在東部,一個靠海小鎮的郊外軍營中,當一名忙碌的少尉醫官。每天和一名醫務士,在小小的醫務所裡,負責整個營區的醫療保健與門診工作。

每天晚點名後,我在窄小而不太通風的醫官寢室內,滿頭大汗地寫自傳與履歷表,雖然自傳與履歷表的內容都是一樣的,但卻不能影印,因為要寄去不同的醫院申請;若是用影印的,顯然求職的誠意不夠,大約在第一輪的審查,就會被刷下來了。

住院醫師的申請,最重要的就是看你醫學院七年成績總平均的高低,其次看你有沒有強有力的醫界長輩或親戚的介紹。此外,每個醫院各有其不成文的傳統或慣例,比如有的醫院,你最好只申請一科,表示對該科的忠誠與專注,若同時申請二科,不巧被該二科的主任或總醫師知道了,他們可能會認為你意志不堅、態度搖擺,結果這二科都不會選你;但也有醫院,各科之間對住院醫師的申請,彼此不通聲氣、不相往來,所以,你大可一次申請數科。有些科別,像小兒科和婦產科,因為太熱門了,申請的人太多,所以採公開考試,向國中借教室,一開五、六間,共有二、三百人應考,競爭的激烈不輸大專聯考。

我因為成績不是很好,在班上的分佈是屬於中間偏下的,熱門科系熱門醫院,要上榜的機會不是很大。因此,頗有自知之明地,抱著散彈打鳥的心情,北中南四處申請許多醫院。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但一直沒有收到醫院寄來的錄取通知單,這期間,由同學的來信中,知道班上許多同學都陸續找到醫院了,因此,我的心情不但沒有因退伍的日子一天一天逼近而高興,反而因住院醫師的申請未有著落而焦急不安。後來,在退伍前三個月,母校附設醫院的耳鼻喉科,終於寄來一張錄取通知單,我那焦慮緊繃的心情,才整個鬆懈下來---母校就如同母親一樣,永遠接納自己的孩子,即令這孩子是表現較差的一位。

我很快地在學校寄來的簽約書寫上姓名蓋好印章,然後和醫師証書一併寄回。完成醫院的簽約手續後,接下來的日子,時間就過得很快,也很快樂---一下子,就退伍了。

以前,在學生時代,教授在講課之餘,常勸我們要利用寒暑假,好好去玩,因為青春只有一次,無憂無慮的心情,只有學生時代最易有。後來,到醫院實習,許多住院醫師在上了一天班後,疲累地躺在值班室的沙發上,感慨地勸告我們:退伍後,當住院醫師前的二、三個月空檔,要好好地玩,否則,當了住院醫師,就是沒暝沒日的開始,再也找不出適當的時間與休閒的心情,可以盡興地玩了。 我五月退伍,七月是住院醫師正式上班的日子,雖然有二個月的閒暇時光,但我根本沒想過去玩的事,唸醫學院七年,花了家裡不少錢,心裡一直有著虧欠的感覺,只想趕快賺錢拿給父母。於是在取得高雄一家外科醫院巫院長的同意後,我帶著簡單的行囊,高高興興地南下上班了。巫學長高我數屆,在學生時代即已熟識,他一向熱心待人,答應我去打工賺外快,純粹是站在照顧學弟的立場,否則,以一位剛退伍、尚未受過專科訓練的準住院醫師,實在發揮不了什麼大功能。 在巫學長醫院上班的三個星期後,有一天中午,父親突然打電話來說,台北的一家大醫院,寄來一封掛號信,要我去面談。當時我聽到這個消息,心中一陣錯愕:我早在四、五個月前,就寄出該醫院的申請表,本以為沒有希望了,因此我已和母校簽約,而且也南下準備就職了,現在才要我去面談,似乎有點戲弄人。於是在困惑中,我打電話請教已在那邊上班的陳學長,他說:「照醫院的慣例,要你來面談的意思,就是已決定要錄取你了,你趕快來,這邊的設備與教學環境都不錯!」

放下電話,我心裡很興奮,因為台北這家大醫院,是台灣醫界中,除了台大外,數一數二的教學醫院,不論設備、訓練或名氣都要比母校附設醫院來得好,能夠在此接受訓練,對自己將來不論走學術路線或自行開業,都大有幫助。於是,我向巫學長說明情形,並請教他的意見。他一聽也很替我高興,贊成我去面談。隔天,我搭透早第一班對號快車,直奔台北。經過該科主任簡單的面談後,誠如陳學長所說的,他告訴我隨時可以去上班。

當我決定北上就職後,一些現實的問題接踵而來,首先是,我已和學校簽約,毀約不去上班,照規定要賠償十五萬元。其次,我怎麼向不計較我在校成績不好,厚愛我錄取我的科主任林教授解釋呢?最後,我怎麼向母親說明要十五萬元去賠償呢?

在學生時代,我就常聽說有校友為了選擇其他醫院,而與學校解約,彼此鬧得不愉快,甚至有對簿公堂的情形;當時,還是學生的我,聽到這些爭執,覺得很傷感:學生受母校栽培、母校對學生有教育之恩;而站在學生立場,學生自認有追求更好訓練環境的權利,誰對誰錯,真令我困惑。但現在輪到自己處於這種抉擇,我一開始就認為,這完全是自己的錯,從不曾有要與學校爭吵的想法,我心甘情願地要賠償這十五萬元。

當我決定要賠償學校十五萬元時,許多學長與同學紛紛表示不以為然,認為我太傻了,他們舉許多例子,表示從來沒有學生因解約而賠錢的,雖然會跟學校鬧得不愉快,但最後還是學生贏,可以順利地取回醫生証書;他們一方面好意勸我不要白白花這筆大錢,另一方面,也深怕我這一賠償,若成「惡例」,對後來的學弟將大為不利。

我先寫一封信給林教授,感謝他對我的厚愛,並坦承自己的不對,請他原諒,我願遵守簽約的規定,會在近日內,將違約金交給學校,以順利處理解約的事宜。 最後,最令我感到痛苦與為難的,就是不知如何向母親開口,要十五萬元去賠學校。因為那幾年,是家中經濟狀況最拮据的時候,父親生意失敗,欠人不少錢,最後不得已,將本來位於鬧區中,祖傳的透天店面賣掉,搬到姑姑位於小巷中一間磚造的二層樓借住---那真是一條小巷子,連公共汽車都開不進去。我醫學院後三年的註冊費,都是母親辛苦做家庭加工,或到附近工廠打零工所賺來的。家人本以為,我畢業了、退伍了,到醫院上班就可以賺錢,改善家裡的經濟情形;沒有想到現在連住院醫師都還未當上,就先要賠上十五萬元的鉅款---我後來到台北當住院醫師,領到的第一個月薪水是一萬三千元,十五萬幾乎是我一整年的薪水!

雖然,我清楚地知道家裡經濟的困境,但當時不知怎麼搞的,我就是任性地想去台北當住院醫師,就是自私地認為台北那家醫院對自己將來較有幫助。當我向母親說明要付出十五萬元的違約金時,母親的表情由驚訝轉為沉重,她無法瞭解北部這家醫院與南部母校附設醫院,有什麼不同?還不是一樣當醫生,為什麼還沒當上醫生,就先要賠一筆大錢?她遲疑了一會兒、欲言又止地點了點頭---她只是單純地支持自己的孩子,相信自己的孩子不會騙她。幾天後,母親交給我一包牛皮紙信封裝好的現金,我愧疚地接過它、不敢正眼看母親,也不敢問她怎麼籌到這筆錢---人窮了後,親戚朋友就變少了。 隔天,我帶著母親在百般困難的環境中替我籌到的十五萬元,搭車南下;抵達高雄後,我馬上去找醫二時期的蘇拯誠班代表,託他幫我將錢拿去給學校,以取回醫師証書;我則親自到林教授家,登門謝罪。當時,我是抱著會被痛罵一頓的心情去的,因為距離住院醫師正式上班的日子不到三個星期,我卻臨時解約,使科內人事作業亂掉了,而要找接替的適當人選,又非一蹴可及,這種過錯,就算被罵得「臭頭」也是應該的。但林教授聽我說明來意後,不但沒有罵我,反而寬宏大度地接受了我的道歉,他和氣地鼓勵我:「去那邊要好好努力!」 得到林教授的諒解,幾天來心裡的憂慮與緊張,消失大半,離開林教授的家,正是南台灣的中午時分,外面艷陽高照,氣溫很高,我走在閃閃發光的柏油路上,不但不覺得燠熱,反而心頭一片清涼、輕鬆無比。後來,這二十多年來,每年歲末,我都會寄上一張賀年卡向林教授問好;每一次的醫學會,我都會坐在最後最高的一排,待中間休息時候,燈光亮了,往下找尋林教授的身影,然後趨前向他請安問好,林教授總是淡淡地笑著、輕輕地點頭。 順利地辦好解約手續後,隔天,我就到台北的大醫院報到了,想早點上班,可以早點領到薪水,以償還母親辛苦借來的十五萬元,因此,當又高興又心酸地領到第一個月薪水一萬三千元時,我留下了三千元,將一萬元寄回家,希望能藉此稍稍減輕心中的愧疚。

教學醫院對住院醫師的訓練,是相當嚴格與忙碌的,每天總有做不完的工作,我就像一隻忙得暈頭轉向的蜜蜂,每天在病房、門診與開刀房之間,轉來轉去。很快地,四個月過去了,一天晚上,我正在單身宿舍打住院記錄時,媽媽突然打電話來,剛接電話時,我心裡很緊張,不知家裡發生了什麼事?因為媽媽一向很節儉,除非有重大的事,不然她是捨不得打長途電話的。但出乎我意料地,媽媽以一種輕快歡喜的語氣,急促地告訴我:「學校退回十四萬五千元,他們只收五千元的違約金!」我放下聽筒,一時還無法瞭解整個意思:學校為什麼退回違約金呢?為什麼只收五千元呢?

後來,我由留在母校附設醫院當住院醫師的同班同學處輾轉得知:原來學校收到我託蘇班代表拿去的十五萬元違約金時,嚇了一大跳,他們沒有想到,真的會有學生這麼「古意」,這麼心甘情願地付出罰款;我是自有簽約條例以來,第一位沒有與學校吵架,並且主動認錯賠款的學生!學校收到這筆罰款,一時也不知道要如何處理,因為那時學校的附設醫院,是所有醫學院中經營最上軌道的,每年都有二、三千萬的盈餘,學校再收這筆罰款,在實質上並無必要。於是,這件罰款的事,在校務會議上就被提出來討論:當時有教授主張,應將款項退還給我,理由是:學校是教育的場所,教育的目的不在懲罰,而在啟發向善,當學生肯認錯,且勇於負責,學校也應有寬闊的胸襟,原諒學生,不應與學生斤斤計較。這位教授的看法,得到大家的認同,但為了表示學校的立場,最後決定只象徵性的收五千元罰款。 如今,二十多年過去,我不知道母校是否還有這個住院醫師的簽約制度,也不知道是否還有我的學弟學妹,因為解約而與學校爭執。但母校如同母親一樣,永遠接納自己的孩子,彼此應心存感恩與感激。

二十多年後的今天,我看我自己也不過是一位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開業醫師,那麼當初在哪一家醫院當住院醫師,應該是沒什麼大差別吧!

編按: 本編輯室曾在端午節期間,於e快報廿四期「分享園地」刊登第十九屆校陳至興醫師的文章「第七堂的粽子」讓高醫人重新回味了過去的高醫。陳至興校友於今年一月出版了他的新書~「診療室的365天 」,本編輯室特別於第三十期開始連續六期轉載其中精彩文章,歡迎讀者一同分享。適逢高醫五十週年慶,陳至興醫師與玉山社出版公司(http://www.tipi.com.tw/main.php) 特別提供十本新書給高醫學子,歡迎同學讀完e快報所轉載的文章後,投稿讀後心得約500字(六篇中任一篇皆可,於出刊後一週內e-mail至enews@kmu.edu.tw),前十名可獲贈「診療室的365天 」新書乙本。 此外,陳至興特別商請玉山社出版公司(http://www.tipi.com.tw/main.php)同意以七折供書,請有興趣的同學,以班級為單位,統一登記班級總訂購人數,派代表直接和出版社的許家旗先生聯絡 (02)23951966 e-mail : tipi395@ms19.hinet.net 郵撥 18599799 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enews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