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335 【月印萬川-高醫經典人物】行動夢想家─曾貴海
出自KMU e-News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35期 【月印萬川-高醫經典人物】
行動夢想家─曾貴海
- 本校醫學系第十三屆畢業
- 現任:曾貴海診所主治醫師、六堆學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旗美社大校長
- 曾任:高雄市立民生醫院內科主任、衛武營公園促進會會長、高屏溪綠色聯盟創會會長
1965年,一位名叫曾貴海的學生來到了成立十三年的高醫。那時,高醫四周只有矮牆,也是其他學校所沒有,戒嚴時期,這所學校難得的沒有過多的限制存在,他在這片校園裡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氣,也在這樣的環境建立了崇尚自由的思想,與追求社會公平的動力。
曾醫師的生命經驗跨越「醫師」、「文學」、「環境生態」、「教育改革」、「社會運動」五大塊。他那豐沛的能量,在學生時期就展現無遺。他和好友共同創立了留傳至今的阿米巴詩社。戒嚴封閉不了他們的求知慾,在那個戰後的時代,西方思想傳入臺灣,薰陶了許多臺灣青年,他們對命運產生叛逆、對生命產生懷疑,阿米巴詩社的青年們做了許多屬於青春的思索和抵抗:他們從北部找各種雜誌來讀,辦詩刊、批判不合理的政策,每週在活動中心貼上一篇詩詞。曾醫師回憶道:「人總要懷疑生命,思考為何活著」。他指出,阿米巴是一種單細胞生物,隨時變動,沒有一刻是一樣的,正是這種差異性,激起在這裡相遇的人去思考生命,一代傳一代,至今不變。
身為一心追尋自由的青年,談及從醫的初衷時,他指出,在那個年代,未來的路只有兩條:聯考,或者學習一技之長。選擇高醫醫學系就讀是因為可以接觸民眾,能自己做決定,不用像其他職業受到體系的壓力。於是畢業後他一步步確實地實踐這樣的理想。畢業後的曾醫師先往臺北榮民醫院胸腔內科擔任住院醫師。在那裡的四年時光,他不僅進修專業知識,也培養了良好的醫病關係。他說,那時的榮總其實就像御醫所,身旁許多都是留美回臺的同事,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受到激勵,不斷精進自己。幾年後,他回到高雄民生醫院,不但創立跨醫院的胸腔內科專科討論會議,也在擔任主任時引入民主精神,建立升遷投票制度,至於其餘的改革,也旨在提升醫師訓練及養成的效率。
尊敬生命的態度,也讓曾醫師投身生態保育的運動。或許是當初在阿米巴詩社懷疑生命所帶來的思考,他認為「生命要有平等,才會美」,我們並沒有權力剝奪其他生物的性命,當我們不斷的剝奪,同時也是在毀壞我們的環境。「我們不該容許這種破壞生態的行為,這是一種資本追尋的困惑,所有當代哲學思想都表明,如果社會再這樣走下去,人類將會走向末路,這是一種憂慮。」從事生態保育工作不久後,曾醫師更進一步往社會運動邁進,希望能創造更好的家園。這樣的理念表現在創作上,則是作品裡蘊含著更多本土關懷的影子。
採訪結束前,曾醫師向我們分享了他從醫數十年的心得:第一、避開成見,了解每一位病人悲傷、憤怒的背後都有其原因,身為醫生應該多多包容,並盡力關懷,幫助每一位相遇的民眾。第二、傾聽他們的聲音,建立良好的醫病關係。不管是病人或家屬的抱怨,都可能幫助醫生找到問題所在,雙方要能心平氣和共同解決問題。曾醫師表示,只有在有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後,才能投身自己想做的社會參與,他希望每個人都能用一己之力去關懷社會,積沙成塔,無論是出錢或出力,社會都將有所改善。他更期待母校高醫能成為人文科學在南臺灣的一個基點,培育更多勇敢實現夢想的青年。
從懷疑生命的青年到在文學、醫學領域皆有所成的醫師,曾貴海醫師讓我們明白,生命就像阿米巴,總是變來變去,理想與書籍,就像為未來墊基的基石,專業科目外,我們應該趁著年輕時多接觸文學與文化,努力開拓自己的世界。
(本校醫化系黃昱衡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