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344 韓市長當領袖不要太聰明:「人事」才是得失天下的主因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44期  分享園地

韓市長當領袖不要太聰明:「人事」才是得失天下的主因

本校 楊俊毓副校長

  高雄市長當選人日前宴請選舉過程中幫忙的黨工與志工人員,被問及是否會有黨部人員入市府小內閣,他說只要是人才他都會考慮延攬,但比例不會太高,畢竟市政治理是非常嚴肅的事,與選舉打天下是截然不同的。

  陸賈是漢高祖劉邦身邊一位能言善辯的人才,他時常向劉邦進言時稱道《詩經》與《書經》,劉邦就罵他說老子的天下是騎在馬上打來的,那裡用得著《詩經》與《書經》「乃公馬上得之,安事詩書」。陸賈接著回答說:騎在馬上奪取天下,難道也可以騎在馬上治天下嗎?「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

  從前商湯和周武王以武力奪取天下以後,都是以順民心的政策鞏固天下。文治武功並用,才是國家長治久安的辦法「湯武逆取而以順守之;文武並用,長久之術也」;秦朝統一天下後,仍然使用嚴刑峻法高壓統治,假使秦朝能實行仁義治國,順民心,陛下難道還有機會得到天下嗎?「秦以并天下,行仁義,法先聖,陛下安得而有之?」這是《史記 陸賈列傳》「馬上得天下,不可馬上治之」的道理,劉邦聽了當然很不高興,但是面有慚愧之色「高帝不懌,有慙色」。

  民主政治靠選舉取得政權,但是取得政權以後,不能仍然天天搞選舉,必須歸於平靜,開始面對現實,很務實的施政,兌現選舉時所提出的政見與承諾,以良好的政績,取得民意的信賴與支持,才可能繼續執政,否則政績不好,下次選舉,就得面對新民意的考驗,政權可能又被輪替,換人做做看了。在位的執政者永遠要時時反躬自省,我為何贏得選舉,為何我的對手失去政權,時時警惕,不要驕傲,不要自我感覺良好。

  新當選的六都市長及縣長將在本月25日就任,連任的縣市,小內閣可能只有微輻改組,新當選的則要新組執政團隊,大家都急著尋找(挖角)優秀的人才進入執政團隊,人才是治理市(縣)政之本,每個當選人都說用人不分黨派,「唯才是用」。但做個領袖要認得這個人是不是人才,要看得準,拿得穩,也就是要有賞識人才的眼光。

  韓信原是項梁的部下,默默無聞「無所知名」,後來項梁兵敗,韓信跟了項羽,他曾給項羽獻策,項羽都未採用,後來韓信就離開項羽投奔了劉邦,但也沒受到賞識,後來犯法被判死刑,他要被執刑時,抬頭看見夏侯嬰,韓信就說「漢王不是想得天下嗎?為什麼要殺壯士!」「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夏侯嬰見韓信這話說得不平凡,又見他相貌堂堂,就把他釋放了「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夏侯嬰與韓信談過一會兒話後,就把韓信介紹給劉邦。

  但劉邦仍未發現他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上未之奇也」,但是後來韓信多次與蕭何談話,蕭何對他很賞識,但劉邦總是不肯重用韓信,於是他就逃跑了「上不我用,即亡」。

  蕭何聽說韓信逃亡,來不及向劉邦報告,就趕緊去追韓信,這時有人向劉邦報告「蕭何跑了」,劉邦勃然大怒,感覺好像突然失去左右手,蕭何回來後,劉邦罵他怎麼也跑了,蕭何說明是去追韓信,劉邦又罵,逃跑的將領那麼多人你都沒追,卻只追韓信,騙誰?「諸將亡者以十數,公無所追;追信,詐也」,蕭何要追韓信是因為韓信有軍事天才,後來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打拜項羽,奪得天下,《史記 淮陰侯列傳》記載了這段「蕭何追韓信」的故事,劉邦信任張良、蕭何、韓信(漢初三傑)而統一中國,其實就是告訴我們「治國之難,在於知賢」。

  各市(縣)長即將就職,任人非常重要,當領袖的人不要太聰明,「上愈智則下愈愚」,上位者太聰明,下位者笨的人就越多,上位者太能幹(自己認為最能幹,比被你用的人都能幹),下面的人就抱一個觀念,多做多錯,不做不錯,乾脆不做最好,所以真有辦法的人,只領導就好,也就是要能夠「知賢而不在於自賢」。

  認得這人是不是人才,如果是人才就要信任他,但這都不容易,這是要有氣度的,列子說「知賢難,任賢更難」。

  4年後,是繼續執政或者失去政權,雖然說是上天的安排,但難道與人的作為無關嗎?「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這是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的歷史觀點,他強調人為的力量大於天命的安排,以作為當朝或未來執政者的警惕,歐陽修並強調人事才是得失天下的主因,這個觀點,在民主政治時代仍然適用,我們祝福即將上任的六都市長及縣長都找到最你們心目中最優秀的人才加入執政團隊,為百姓創造更大的幸福。


enews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