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371 夢周公不要當雷公─牙科部在睡眠團隊的角色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71期  口腔醫學院專題

夢周公不要當雷公─牙科部在睡眠團隊的角色

高醫牙科部主任 杜哲光

  台灣約有7成民眾有打鼾的困擾,而打鼾是阻塞性呼吸中止的警訊。據統計,超過40萬的病人有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因阻塞而導致睡覺吸不到氣,身體一直處在缺氧的狀態,容易引發中風、心血管疾病甚或是增加猝死的可能。睡眠呼吸中止症可分為內科、外科與牙科治療,內科療法是讓患者戴上特製的呼吸器(CPAP),將睡覺時所出現的塌陷呼吸道吹開。外科療法則是根據病人不同的阻塞部位,藉由手術方式改變阻塞結構。病人配戴呼吸器後,如果無法順從內科治療時,可以接受睡眠手術的評估與治療。此外,最近崛起的牙科療法,以非侵入性、攜帶方便的止鼾牙套,更可提供患者除傳統治療外之另類選擇。

  高醫睡眠障礙治療團隊運作六年來,已有超過一萬人次就診,其中失眠症佔四十%、睡眠呼吸中止症佔三十%,有鑒於睡眠障礙成為現代人最困擾的疾病之一,高醫特別成立睡眠醫學中心,是南台灣第一家由台灣睡眠醫學學會認證合格的睡眠醫學中心。其團隊成員包含神經內科、胸腔內科、耳鼻喉科與牙科部。其中牙科部口腔顎面外科更引進精準化個人手術治療:包含顎骨呼吸道拉提手術(MaxilloMandibular advancement)、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Robotic surgery)、懸雍垂顎咽整形術Uvulopalatalpharyngealplasty(UPPP)、上顎骨引導擴張術(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of maxilla expansion)等全方位治療,再搭配睡眠鎮靜誘導下內視鏡檢查(DISE),讓病人接受鎮靜麻醉模擬睡眠狀態,再以咽喉內視鏡動態檢查鼻腔、軟顎、咽喉、舌底及會厭軟骨處,依照病人不同的嚴重程度,阻塞方式及解剖構造,確認咽喉肌肉阻塞處再精準下刀,來給予病人高成效、低疼痛的個人化精準醫療,等同美國矽谷史丹佛大學的治療水準。

  高醫睡眠障礙治療團隊在臨床研究有不少成果,發現台灣社會常說的「鬼壓床」,只是睡眠呼吸中止症常被忽略的症狀之一;猝睡症的病人,除了上課不能專心,也可能同時罹患其他自體免疫性疾病,例如甲狀腺機能亢進或貝塞特氏症,這些研究成果都已發表在國際期刊。

  患者若有打鼾、睡眠呼吸暫停和白日嗜睡等症狀,得進行整合性診治,包含耳鼻喉科的上呼吸道評估及手術,牙科的口腔評估、手術治療及止鼾牙套,胸腔科的肺功能檢查及陽壓呼吸器等,高醫睡眠醫療團隊導入個人化精準醫療,期使患者能減輕疼痛,提高治療成效。高醫牙科部也參與其中,期能配合醫療團隊,整合相關醫療資訊,提供患者適宜的治療選項,並推廣對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認識,提高診斷率,積極的治療,減少患者因此疾患所造成之公安意外,降低社會成本,此對醫學界特別是睡眠醫學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使命。


enews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