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394 人社院深耕計畫的精神-深沁心田 耕耨培華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94期  人文社會科學院專題

人社院深耕計畫的精神-深沁心田 耕耨培華

人社院教學組 林錦宏組長

  本院深耕計畫之核心精神本為培養具有「核心關懷與獨立思辯」之大學人才,而非僅具「專業訓練」之技術人員。本計畫之核心理念是將傳統「外在動機」(如:分數﹑執照)轉化為「內在動機」(如:自我挑戰﹑助人的快樂)的學習,透過各種深化和創新之教學措施以培育具備「跨域創新精神;人工智慧視野;社會參與實踐;人際溝通能力」之人文社會科學人才。

  (一)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

  核心議題六:學院特色領域人才培育

  1. 因應社會變遷:培育具人本前瞻、智慧跨域之人文社會科學人才計畫(人文社會科學院):本院人才培育目標,是扣合校級「醫學教育及人本化教育研究中心」的核心關懷為題旨,輔以人為本的同理心與多元溝通能力,因應現今社會複雜議題、待化解之多元對立觀點、弭平各領域學用落差現象及發展與人本需求結合的科技,邁向更好且永續發展的結果。本院於第一期深耕計畫提出「專業實作訓練,串聯理論到應用」策略,開設「系統性發展結合社會議題之教育」及「與社會對話與社會行動能力培養」課程,完成師生共組學習型團體盤點社會議題、建置跨域知識分享網路平台、開設實作及體驗式課程。延續計畫將深化培育以人本精神與跨域視野的智慧創新與精準醫療人才,本計畫四大目標為:

  (1) 跨域創新精神:透過跨域創新之精神、人際溝通能力、社會參與實踐與人工智慧視野結合,啟發學生意識到健康權的交織網絡,學習運用同理心作為溝通對話的橋樑,發展跨領域的合作能力,以開發結合人文精神和科技能力的適當媒介,促進健康權的落實與永續實踐。

  (2) 人工智慧視野:結合本院UFO計畫「社會人文、醫學及科技前瞻—人口與科技變遷之回應與實踐」,開發跨域融通的教法、教材、教案與教具,進行課程改造,將虛擬實境媒材融入教學內容與實作設計中,並強調跨域團隊合作和創新實踐,達成社會實踐等學習。

  (3) 社會參與實踐:透過社會參與實踐的行動,培養學生與社會對話和社會行動能力,學習將專業知識以同理共感的形式表達予一般民眾瞭解,並達成凝聚共識的可能性。知識表達方式可為文字、圖片、影片、口語表達、活動等,翻轉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現場。

  (4) 人際溝通能力:本計畫希望將同理心與溝通的概念置入於社會脈絡進而至專業情境中,未來將開發系列實作演練之教案及工作坊,透過社會及專業情境中的角色模擬與扮演建立同理心,進而相互理解、尊重、關懷與溝通,並將其融入課程中。

  (5) 學院成效面:為促進校內學生在進入醫療場域之同理心培養,待同理心量表信效度建立後,本學院將使用量化問卷,初次對本校學生同理心進行前後測量,做為同理心培養之基礎,體現以人為本之立校精神。


enews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