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40 「蔡明亮的電影世界」人文講座紀實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 第40期 活動回顧

「蔡明亮的電影世界」人文講座紀實

李玲珠助理教授


蔡明亮,出生於馬來西亞,文化大學戲劇系畢業,自稱是個一直在流浪的人,也許電影是唯一能讓他歸止的場域。早期從事電視劇的製作、劇本的寫作,92年開始以拍攝電影表達他對藝術的堅持與對土地的關懷。近年屢獲國際性大獎,二月甫以《天邊一朵雲》獲柏林影展藝術銀熊獎,為台灣電影藝術再添輝煌的一頁。

本校獲教育部第二梯次提昇大學基礎教育補助「提昇高雄醫學大學學生人文素質」,中文分案計畫接辦新聞局推動的青春影展到校園活動,緣於「不見不散」影展是蔡導演知名的作品,有幸也邀請到蔡導演在人文講座中,親自引領觀眾進入談他的電影世界。

3月1日寒流來襲,天空陰霾,蔡導演卻也像天邊的一朵白雲,飄至高醫演藝廳,無論老師或學生,無論端坐或席地,無論喜愛或好奇,現場超過三百人的盛況,都為嚴寒的天氣注入一股暖流。

在戲劇的世界耕耘,蔡導演一直有所堅持,主角、主題、工作夥伴、影片節奏……,十多年不變。例如,主角永遠是他在電玩店發現的李康生,蔡導演坦承無法將鏡頭自小康的臉上移走,也許小康不在了,就是他電影製作的終結;但拍小康十多年,他發現這種「垂直式」的堅持卻產生新的創造,即透過鏡頭看到生命的變化,時間不斷流逝,小康也在成熟、衰老的變化中。

每次拍片前,蔡導演都重複問自己:電影是什麼?「電影該是上帝假借人之手的創作」。因此除了消費、娛樂外,電影的本質應該還有其他功能,包括社會的觀察、人生的思考;電影更該提供多元觸角與選擇,而非只是消費後購買的歡愉。我們的觀眾太習慣將電影預設為巧克力、草莓蛋糕,俊男美女的大明星、賺人熱淚的故事情節、高科技的特效……,在好萊塢的電影中都可以得到滿足,但有一個好萊塢已經夠了,不需要第二個香港好萊塢、台灣好萊塢。

因此蔡導演認為,看蔡明亮的電影,觀眾可以感動、震撼,也可以憤怒、不喜歡……,應該有各種反應,而非毫無感覺或單一反應;觀眾可以隨自己的解讀,在影片中找到對應的投射,導演不該掌控觀眾。

現代節奏變動快速,我們生活在喜新厭舊中卻可能不自覺,許多事物被快速替換,我們的生活逐漸變成沒有證據、只剩記憶;透過鏡頭,蔡導演希望幫現代人保存證據,所以拍了《天橋不見了》。台北火車站前的天橋拆掉了,許多人也習慣新的穿越模式,但劇中主角陳湘琪面對天橋不見了,卻產生焦慮與恐慌,甚至不知該如何過馬路,並追問天橋上那個賣手錶的到哪裡去?許多的熟悉正逐漸從生命中抽離,也許是現代生命荒涼的原因。

在蔡明亮的影片中,愛情似乎一直缺席,蔡導演自嘲是不相信愛情的緣故,更確切的答案應是擴大了情的範圍;所以在新近得獎的影片《天邊一朵雲》中,他首次處理了愛情,但他的愛情電影卻是建立在一位A片演員的故事中。藉著影片,他更希望投下的炸彈是如何面對身體與情慾問題。在柏林,各國媒體沒有人問「真槍實彈」的問題,回到台灣,卻鎮日被追問「那一點」的問題,蔡導演頗為感慨!影片中他並未拍攝真實的一朵雲,只是拍了許多像雲的事物;因為我們民族對「毛」特感禁忌,蔡導演挑戰了這個禁忌,挖掘了隱藏在生活裡的象徵,也是本片未演先轟動的另一個原因。他希望3月18日影片上映後,觀眾親自進戲院感覺、思考,他也很樂意再到高醫為大家說那一朵雲。

演講在蔡導演的真情告白中結束,留下的是無數?得思考的問題,及蔡導演對理想的堅持與動人的深情。

Image:蔡明亮.jpg

enews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