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41【憶往思舊~高醫人話高醫事】話說高醫初創時之教學與人事--張榮宗教授憶高醫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41期  分享園地


【憶往思舊~高醫人話高醫事】話說高醫初創時之教學與人事--張榮宗教授憶高醫

張榮宗教授


Image:張榮宗.jpg

民國四十四年八月,家嚴張媽考的同學即是 恩師故杜聰明院長,同意我到高醫擔任英文講師。我來之前的英文課本是採用國內出版的大專英文教本,當時的師資由杜院長聘請的有張棟蘭英文教授、Mrs. Ethel Akins英語教師、黃宇禎、黃主義與Rev. J. W.Loedding英文講師。當我擔任英文科負責人並兼任秘書時,就採用SPOKEN AMERICAN ENGLISH為教科書。該書內容概括美國人的風俗民情與地理環境等,而且文章寫得很實用。因當時來台演講的專家學者,大多為英、美、日國家,又那時大家嚮往的國家為美國,因為美國是民主國家,一切比較開放,生活水準高,又和我國有密切關係,讀了該課本後,到美國工作和生活,很快就能適應。

杜院長很注重語文教學,尤其是英文、日文、德文、拉丁文、中文,他認為語文是研究學問不可缺少的工具。初期高醫一年級學生,每週要上八小時的英語文的課,每學分為兩小時。我每學期都自高雄美軍顧問團聘請軍官的太太,以及教會的美籍牧師、牧師娘六到十二位來高醫教英文課,在課堂上全部使用英語授課。又本人是台大外國語文學系畢業,對語音學有濃厚興趣,並深入研究,為國際語音學會員之一,當時全台只有兩位該會會員。我都以英語教學,為使學生能聽懂美語,抄寫筆記,而注重密集訓練,並採用隨堂考試,下課前即在黑板上畫四等格子,請四位同學上台考聽寫,成績較差的一位就留在台上參加下一次聽寫考試,每堂平均有五到六次的隨堂考。最初,學生上英文課的了解程度是約百分之五十,幾節課後很快就達到約百分之七十以上,可見同學的素質相當不錯。早期高醫的教室沒有電風扇、冷氣、麥克風,但是學生的英文上課率是百分之一百,又經過如此嚴格的語文磨練,使他們成為有國際觀念十足的讀書人,真是受惠無窮。

民國五十四年六月,幾位愛校的先進教授們相當厚愛我,把我推薦給陳故董事長啟川先生擔任人事主任,成為高醫的第一任人事主任(學院與附院合併)。當時人事室辦公室位於東側門,也就是現在高醫附設課後托育中心最右邊的房間二樓上,有孫惠珠與吳富美兩位辦事小姐。那時有很多制度還未建立,我就廣收各大專院校現有制度條文參考,並以本校特色來擬定各項制度。因為「做事起頭難」,我除了教學外,還要在課外親自參與各項制度的擬定,日以繼夜,全力以赴,真是「辛苦無人知」。後來人事室搬到圖書館一樓,而附院郭宗波院長辦公室在樓上,好幾次郭院長晚上開刀後,午夜一二點再回到他的辦公室,仍看到我一個人還在埋頭苦幹,就問我:「你怎麼還沒回家?」在我任內有孫、吳兩位小姐的辛苦協助,才能建立薪水、聘請人員、升等、教學鐘點數、員工出勤簽到管理、教職員工請假、職員工考核、員工獎懲等制度。在此特別感謝她們。民國五十七年十二月本人卸任人事主任,由於任期不長,對於人事制度建樹不多,實感憾事。 英文的第二人稱YOU,音同中文的 (友),我認為待人不要分階級,而要一視同仁,都是好朋友,更要尊重對方。民國七十年八月,我擔任台灣觀光協會日、英文總編輯。現在民國九十二年,我已七十五歲了,健康尚好。今為日本HBGS發電機組的設計和施工會社社長,經常往來於日本、美國、大陸、台灣等地。民國九十三年十月月十六日是高醫創校五十週年,陳瑩霖教授、蔡吉政院長、楊三東主任希望我寫一篇文章,但有感難以下筆,今就將籠統的回憶請葉丙炎同事加以整理紀錄,謹請諸位先進不吝惜賜教。個人熱切期盼高雄醫學大學很快就能成為國際一流之名校,想要成為國際級大學,亟仰賴高醫大家一心一意的團結努力,我知道這一點並不是難事,因為有一句真理永遠是真理:If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may God bless our Kaohsiung Medical University。(感謝葉丙炎先生整理記錄)


編按:e快報自卅二期開始連載「歲月足跡─高醫五十年ㄟ代誌」之後,隨即自卅六期開始連載「高醫薪傳-半世紀的回顧」之另一專刊「憶往思舊~高醫人話高醫事」,這個單元匯聚與高醫相關的眾多因緣,共同編織高醫歷史;希冀在緣起不滅的網絡中,每位高醫人都能尋得與自己生命相對應的歷史,在每一分對應中感受歷史恆存的靜定力量,進而願意將小我納進大我中,凝練出歷史的向心力。


enews41